部編版第十二課《論語十二章》課件.ppt
《部編版第十二課《論語十二章》課件.ppt》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部編版第十二課《論語十二章》課件.ppt(73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論語 十二章 論語 論語 是儒家的經典著作之一 由孔子的弟子及再傳弟子編撰而成 它以語錄體為主 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論語 與 大學 中庸 孟子 并稱 四書 共二十篇 孔子 孔子 公元前551 公元前479 名丘 字仲尼 春秋時期魯國人 春秋末期的思想家 教育家 政治家 儒家思想的創(chuàng)始人 相傳他有弟子三千 賢者七十二人 孔子被后世統(tǒng)治者尊為 圣人 戰(zhàn)國時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與孔子并稱 孔孟 曾修 詩 書 定 禮 樂 續(xù) 周易 作 春秋 他的思想和學說 為中國文化乃至世界文明做出了不朽的貢獻 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把他列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 思想核心是 仁 和政治主張 禮 仁 基本涵義有二 一是愛人 就是人與人的關系 要友善相親 相互幫助 仁的第二個涵義是克己復禮 復禮 是一切言行要納于禮 這里強調的是人的道德自覺 人們通過克制自己 達到自覺守禮的境界 達到非禮勿視 非禮勿聽 非禮勿言 非禮勿動 孔子的思想 檢查預習 論語 慍 說 三省 罔 殆 簞 肱 l n yu y n x ng w ng d n d i g ng 陬邑 Z uy 篤 d 逾矩 吾 y j w 檢查預習 為人謀而不忠乎 吾十有五而志于學 逝者如斯夫 w i y u h o f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第一章 子曰 學而時習之 不亦說乎 有朋自遠方來 不亦樂乎 人不知 而不慍 不亦君子乎 按時 通 悅 愉快 了解 生氣 發(fā)怒 學而 章 固定句式 不亦 乎 譯作 不也是 嗎 表示委婉地反問 朋友 志同道合的人 但 復習 先生 指孔子 有才德的人 分析文義 子曰 學 而時習之 不亦 說乎 有朋 自遠方來 不亦 樂乎 人不知 而不慍 不亦 君子乎 孔子說 學了又按時復習 不也是很喜悅的嗎 有朋友從遠方來 不也是很快樂的嗎 人們不了解我 我卻不怨恨生氣 不也是一個品德高尚的人嗎 課文探究 第1句講第2句講第3句講 學習方法 學習的樂趣 個人修養(yǎng) 第二章 分析文義 曾子曰 吾日三省吾身 為人謀而不忠乎 與朋友交而不信乎 傳不習乎 我 每天名詞作狀語 多次 反省 替 謀劃事情 轉折 轉折 誠信 傳授的知識動詞作名詞 竭盡自己的心力 分析文義 曾子曰 吾日 三省吾身 為人謀 而不忠乎 與朋友交 而不信乎 傳 不習乎 曾子說 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 替人家謀劃事情是否竭盡了心力 和朋友交往是否真誠 傳授的學業(yè)是否復習了 課文探究 本章強調治學的人重視品德修養(yǎng) 第三章 分析文義 子曰 吾十有五而志于學 三十而立 四十而不惑 五十而知天命 六十而耳順 七十而從心所欲 不逾矩 同 又 順承 順承 順承 迷惑 立身 指有所成就 順承 上天的意旨 越過 法度 能聽得進不同的意見 分析文義 子曰 吾十有五 而志于學 三十 而立 四十 而不惑 五十 而知天命 六十 而耳順 七十 而從心所欲 不逾矩 我十五歲開始立志學習 三十歲有所成就 四十歲心里不再迷惑 五十歲知道天命是什么 六十歲能吸取各種見解而加以容納 到七十歲就可以隨心所欲 又不會越過規(guī)矩 課文探究 本章是孔子自述他學習和提高修養(yǎng)的過程 1 從本章來看 學習和修養(yǎng)的過程可分為幾個階段 十五歲到四十歲 學習領會五十 六十歲 安心立命 不受外界左右七十 主觀意識和做人規(guī)則融合為一 課文探究 2 道德修養(yǎng)的最高境界是怎樣的 思想與言行融合 自覺遵守道德規(guī)范 而不是勉強去做 3 我們從這一章中可以得到什么啟示 道德修養(yǎng)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 要經過長時間的學習 循序漸進 第四章 分析文義 子曰 溫故而知新 可以為師矣 復習 舊的知識形容詞作名詞 順承 新的領悟形容詞作名詞 可以 憑借 成為 分析文義 子曰 溫故 而知新 可以 為師矣 孔子說 復習舊的知識 并從中獲得新的領悟 做到這樣的程度 可以成為老師了 本章談學習方法 第五章 分析文義 子曰 學而不思則罔 思而不學則殆 轉折 迷惑 轉折 疑惑 子曰 學而不思 則罔 思而不學 則殆 孔子說 只學習不思考 便會迷惑而無所得 只空想而不學習 就會有害 課文探究 本章講學習方法 闡述學習與思考的辯證關系 第六章 分析文義 子曰 賢哉 回也 一簞食 一瓢飲 在陋巷 人不堪其憂 回也不改其樂 賢哉 回也 品質高尚 能忍受 樂于學 分析文義 子曰 賢哉 回也 一簞食 一瓢飲 在陋巷 人 不堪其憂 回也 不改其樂 賢哉 回也 孔子說 顏回的品質是多么高尚啊 一竹筐飯 一瓢水 住在簡陋的小屋里 別人都忍受不了這種困苦 顏回卻不改變他自有的快樂 多么高尚啊 顏回 課文探究 本章贊揚了顏回安貧樂道的品質 第七章 分析文義 子曰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代詞 指學問和事業(yè) 的人 喜歡 愛好 以 為快樂名詞意動 分析文義 子曰 知之者 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 不如樂之者 孔子說 懂得某種學問的人 不如喜歡它的人 喜愛它的人 不如把學習作為快樂的人 課文探究 本章闡述了學習態(tài)度 以學習為快樂這一段運用了什么修辭 頂真講學習的三個層次 知 好 樂 層層推進 使說理更加透徹 令人信服 第八章 分析文義 子曰 飯疏食飲水 曲肱而枕之 樂亦在其中矣 不義而富且貴 于我如浮云 吃名詞作動詞 粗糧 冷水 彎著胳膊 順承 樂趣 行為的尺度 對于 分析文義 子曰 飯疏食 飲水 曲肱 而枕之 樂 亦在 其中矣 不義 而 富且貴 于我 如浮云 孔子說 吃粗糧 喝冷水 彎著胳膊當枕頭 樂趣也就在這中間了 用不正當?shù)氖侄蔚脕淼母毁F 對于我來講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樣 課文探究 本章講人的道德修養(yǎng) 第九章 分析文義 子曰 三人行 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 幾個 在其中 順承 學習 分析文義 子曰 三人行 必有 我?guī)熝?擇其善者 而從之 其不善者 而改之 孔子說 幾個人一起走路 其中必定有可以作我的老師的人 選擇他們的優(yōu)點去學習 如果也有他們的缺點就加以改正 課文探究 本章講學習態(tài)度 向一切人學習 不但要學習別人的長處 還要借鑒別人的短處 反省自己有沒有類似的毛病 第十章 分析文義 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 不舍晝夜 河流 往 離去 這 舍棄 孔子在河邊感嘆道 時光就像這河水一樣流去 日夜不停 課文探究 本章講時光易逝 應珍惜時間 本章運用了什么修辭 比喻用流水日夜不停 一去不返比喻時間的飛逝 指明時間的寶貴 也是對時光流逝 生命短暫 萬物變遷的感慨 第十一章 分析文義 子曰 三軍可奪帥也 匹夫不可奪志也 軍隊 普通人 分析文義 子曰 三軍 可奪帥也 匹夫 不可奪志也 孔子說 軍隊的主帥可以改變 普通人的志氣卻不能改變 課文探究 本章講一個人應當堅定信念 矢志不渝 第十二章 分析文義 子夏曰 博學而篤志 切問而近思 仁在其中矣 廣泛 并列 堅定 懇切 仁德 并列 分析文義 子夏曰 博學 而篤志 切問 而近思 仁在其中矣 子夏說 廣泛地學習并且堅守自己的志向 懇切地發(fā)問 思考當前的事 仁德就在其中了 本章講堅定信念 廣泛學習 文言文詞語學習方法 1 單 變 雙 學 朋 溫 樂 師 知 思 見 改 擇 逝 舍 學習 朋友 溫習 快樂 老師 知道 思考 看見 改正 選擇 流逝 舍棄 通假字 不亦說乎說 同悅 喜悅 愉快吾十有五而志于學有 同又 放在整數(shù)與零數(shù)之間 古今異義 不亦君子乎古 道德上有修養(yǎng)的人今 泛指品德高尚的人可以為師矣古 可以 憑借今 可能 許可 古今異義 飯疏食飲水古 粗劣今 疏通 疏散飯疏食飲水古 冷水今 無色無味無臭的液體 古今異義 匹夫不可奪志也古 普通人今 無學識 無智謀的人吾日三省吾身古 多次今 數(shù)詞 三 詞類活用 學而時習之時 名詞 狀語 按時吾日三省吾身日 名詞 狀語 每日溫故而知新故 新 形容詞 名詞 舊的知識 新的體會 詞類活用 傳不習乎傳 動詞 名詞 傳授的知識飯疏食飲水飯 名詞 動詞 吃飯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樂 名詞 意動 以 為樂 一詞多義 為 可以為師矣為人謀而不忠乎知人不知而不慍溫故而知新 當 做 替 了解 懂得 一詞多義 而人不知而不慍溫故而知新博學而篤志其仁在其中矣其不善者而改之 轉折 順承 并列 它的 他人 判斷下列句中 而 字的用法 1 人不知而不慍 2 為人謀而不忠乎 3 與朋友交而不信乎 4 吾十有五而志于學 5 三十而立 四十而不惑 五十而知天命 六十而耳順 七十而從心所欲 表轉折 表轉折 表轉折 表承接 表承接 6 學而不思則罔 思而不學則殆 7 曲肱而枕之 8 不義而富且貴 9 擇其善者而從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 7 博學而篤志 切問而近思 表轉折 表修飾 表承接 表承接 表并列 源于本文的常用成語 不亦樂乎三省吾身三十而立四十不惑隨心所欲溫故知新博學篤志切問近思擇善而從三人行 必有我?guī)熝?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舉一反三 不恥下問 特殊句式 省略句 可以為師矣 以 后面省略代詞 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 句首省略動詞 擇 判斷句 賢哉 回也 三軍可奪帥也 匹夫不可奪志也 全文主要內容包括三個方面 學習方法 學習態(tài)度 修身做人 1 子曰 知之為知之 不知為不知 是知也 2 子貢問曰 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 子曰 敏而好學 不恥下問 是以謂之文也 3 子曰 默而識之 學而不厭 誨人不倦 何有于我哉 4 子曰 吾嘗終日不食 終夜不寢 以思 無益 不如學也 5 子貢問曰 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 子曰 其恕乎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6 曾子曰 士不可以不弘毅 任重而道遠 仁以為己任 不亦重乎 死而后已 不亦遠乎 課外拓展閱讀 它是指 自己不想要的東西 切勿強加給別人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是儒家思想的精華 所揭曉的是處理人際關系的重要原則 也是中華民族根深蒂固的信條 孔子所強調的是 人應該有寬廣的胸懷 待人處事之時切勿心胸狹窄 而應尊重他人 平等待人 寬宏大量 倘若自己所討厭的事物 硬推給他人 不僅會破壞與他人的關系 也會將事情弄得僵持而不可收拾 3 2分 一個要點1分 原則 選擇志同道合的人做朋友 態(tài)度 視交友為樂事 3 從 有朋自遠方來 不亦樂乎 這句話中 可以看出孔子怎樣的交友原則和態(tài)度 2分 2011年寧夏中考 13 論語 在論述 學 與 思 的關系時 為何不先說 思而不學則殆 而是先說 學而不思則罔 說說你的理解 2分 2012年寧夏中考 學 是 思 的先決條件 先學后思符合認知規(guī)律 意思對即可 曾子殺彘 zh 課外拓展閱讀 曾子之妻之市 其子隨之而泣 其母曰 女還 顧反為女殺彘 妻適市來 曾子欲捕彘殺之 妻止之曰 特與嬰兒戲耳 曾子曰 嬰兒非與戲之也 嬰兒非有知也 待父母而學者也 聽父母之教 今子欺之 是教子欺也 母欺子 子而不信其母 非所以成教也 遂烹彘也 選自 韓非子 曾子的夫人到集市上去趕集 她的孩子哭著也要跟著去 母親就對他說 你先回家待著 待會兒我回來殺豬給你吃 曾子的夫人從集市上回來 就看見曾子要捉豬去殺 她就勸阻他說 我只不過是跟孩子開玩笑罷了 曾子說 夫人 這可不能開玩笑啊 孩子不知道 你 在和他開玩笑 孩子沒有思考和判斷能力 要向父母親學習 聽從父母親給予的正確的教導 現(xiàn)在你在欺騙他 這就是教育孩子騙人啊 母親欺騙孩子 孩子就不會再相信自己的母親了 這不是教育孩子的正確方法啊 于是曾子把豬給殺了 煮了之后把豬給孩子吃掉了 翻譯-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論語十二章 部編版 第十二 論語 十二 課件
裝配圖網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www.hcyjhs8.com/p-85718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