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上生物知識點.doc
《人教版八上生物知識點.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人教版八上生物知識點.doc(6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第五單元 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第一章 各種環(huán)境中的動物 動物 按形態(tài)結構分 無脊椎動物:體內沒有脊柱。如:???、蝸牛、蝦、蟹、昆蟲 脊椎動物:體內有脊柱。如:青蛙、蛇、鳥類、魚、龜、鱉、鯨 按生活環(huán)境分:水生、陸生和空中飛行的動物 無脊椎動物 腔腸動物:身體呈輻射對稱,體表有刺細胞,結構簡單,有口無肛門,復習書中第5頁水螅的結構圖,水螅生活在淡水中,了解水螅的內外胚層,消化腔,觸手,刺絲的毒液特點 用途:海蜇加工后可食用,珊瑚蟲分泌的石灰質物質可堆成珊瑚礁 扁形動物:身體呈兩側對稱,背腹扁平,有口無肛門,如在清澈溪流中自由生活的渦蟲,復習書中第6頁圖5-6渦蟲結構圖,還有寄生的華枝睪吸蟲(肝吸蟲),血吸蟲,絳蟲。食用生的或未煮熟的魚蝦會感染華枝睪吸蟲,進入含有釘螺的水域會感染血吸蟲,復習書中第7頁圖5-9. 線性動物:身體細長,呈圓柱形,體表有角質層,有口有肛門,如蛔蟲寄生在人的小腸里,預防蛔蟲病,要注意個人飲食衛(wèi)生,線性動物大多寄生除此外,還包括蟯蟲,鉤蟲,絲蟲,秀麗隱桿線蟲(可自由生活,作為研究遺傳,發(fā)育,衰老等的重要實驗動物) 環(huán)節(jié)動物:身體呈圓筒形,有許多彼此相似的體節(jié)構成,靠剛毛或疣足輔助運動,屬于變溫動物。如蚯蚓生活在潮濕,疏松,富含腐殖質的土壤;有彼此相似的環(huán)狀體節(jié),靠近環(huán)帶處為前端;通過肌肉收縮、腹部剛毛輔助運動;靠濕潤的體壁呼吸(體表干燥會窒息而死);用途:沙蠶是魚,蝦,蟹的食餌(靠疣足運動),水蛭(吸血)的唾液中的蛭素可生產抗血栓藥物,蚯蚓可疏松土壤,提高土壤肥力,是優(yōu)良的蛋白質飼料。 復習書中第9-10頁觀察蚯蚓的實驗及討論題。 軟體動物:柔軟的身體表面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貝殼,運動器官是足。如文蛤,縊蟶,田螺、扇貝、河蚌、蝸牛、章魚、烏賊(烏賊、章魚貝殼退化),復習書中第12頁觀察與思考的縊蟶圖及討論題,找出書中“雙殼類”的概念,中國水產養(yǎng)殖名列世界第一,牡蠣,扇貝,鮑富含蛋白和維生素,脂肪含量低,鮑的殼-石決明,烏賊的殼-海螵鞘,珍珠粉可入藥,河蚌可形成珍珠。復習書中第13頁石鱉,蝸牛,烏賊的特點 節(jié)肢動物:體表有堅韌的外骨骼,身體和附肢都分節(jié)。節(jié)肢動物包括昆蟲、蝦、蟹、蜘蛛、蜈蚣等,是最大的動物類群,如昆蟲有100多萬種,是地球上種類最多的動物類群,是無脊椎動物里唯一會飛的動物。形態(tài):體表有外骨骼(防止水分散失,保護內部器官);身體分為頭、胸(生有3對足,2對翅)、腹三部分;呼吸器官:氣管。了解昆蟲的蛻皮現象,即金蟬脫殼,復習書中17頁練習題。 脊椎動物 魚類:海洋魚類(鯊、鯧魚、帶魚、海馬)、淡水魚類(中華鱘、青/草/鰱/鳙魚) 外形:流線型、鱗片上有粘液(減小水的阻力);有奇鰭(背鰭、臀鰭和尾鰭)和偶鰭(胸鰭和腹鰭)。 側線:身體兩側正中各有一條,可以感知水流、測定方向。 魚的游泳—前進動力:軀干部和尾鰭左右擺動擊動水流,產生動力(捆扎尾鰭后,前進困難) 保持平衡:背鰭、胸鰭和腹鰭(捆扎胸腹鰭后,魚體側翻) 控制方向:尾鰭決定運動方向 魚的呼吸—鰓蓋:在外側,保護鰓絲。(與呼吸有關現象:黎明魚浮頭、離開水魚會死亡) 鰓絲鮮紅色,毛細血管豐富—可以與水進行氣體交換;鰓絲又多又細—擴大了與水的接觸面積 復習書本第22頁觀察與思考魚鰓圖及討論題。 兩棲動物:幼體水生,用鰓呼吸;成體水陸兩棲生活,用肺呼吸,濕潤的皮膚輔助呼吸。包括青蛙(鼓膜)、蟾蜍(毒腺,蟾酥)、大鯢(娃娃魚,國家二級),蠑螈(有尾) 爬行動物:體表覆蓋角質的鱗片或甲,用肺呼吸,在陸地上產卵,卵表面有堅韌的卵殼,真正適應陸地環(huán)境的脊椎動物,包括有蜥蜴,龜,鱉,蛇,鱷,恐龍等,復習書中第29頁練習題。 鳥類:外部形態(tài)—全身被覆羽毛,流線形(減小空氣阻力);減輕體重—骨骼輕、薄且堅固,長骨中空;直腸短,排便及時;動力來源—胸肌發(fā)達(附著在龍骨突上),是揮動翅膀的主要動力;前肢變?yōu)橐?,是飛行器官。維持體溫高而恒定的方法—消化系統(tǒng):食量大,消化能力強,獲得能量多; 循環(huán)系統(tǒng):心臟發(fā)達(四腔,雙循環(huán));呼吸系統(tǒng):雙重呼吸。肺是氣體交換的主要場所,氣囊輔助呼吸。復習書中第33頁圖5-28鳥體內的氣囊。 哺乳動物:體表被毛,胎生,哺乳,體溫恒定,牙齒分為門齒(切斷植物纖維)和臼齒(磨碎食物),犬齒(撕裂食物)。如家兔消化系統(tǒng):盲腸發(fā)達,適于消化植物。體表被毛,有保溫作用;心臟四腔、兩條循環(huán)途徑,輸送氧氣的能力強;用肺呼吸,呼吸系統(tǒng)發(fā)達;通過發(fā)達的神經系統(tǒng)和感覺器官適應外界復雜的環(huán)境。 復習書中第38頁觀察與思考狼和兔的牙齒。 第二章 動物的運動和行為 一、動物的運動 重點:1.運動系統(tǒng)的組成。2.關節(jié)結構及各部分作用。 3. 骨、關節(jié)和肌肉的協調配合。 運動系統(tǒng)組成 骨骼 全身的骨通過骨連接構成骨骼。 特性:1.當骨骼肌受到神經傳來的刺激時,就會牽拉骨繞關節(jié)活動,于是軀體就會產生運動。 2.骨骼肌只能收縮牽拉骨而不能推開骨,因此與骨相連的肌肉總是由兩組肌肉相互配合活動。 肌肉 肌腹:中間較粗呈紅色的部分。 肌腱:兩端較細呈乳白色的部分,可繞關節(jié)連在不同的骨上。 關節(jié)結構及各部分作用 關節(jié)頭—略凸;關節(jié)窩—略凹;關節(jié)腔:有少量滑液—潤滑。(脫臼:關節(jié)頭從關節(jié)窩里滑脫出來) 關節(jié)囊:連接相鄰的兩骨,內側向關節(jié)腔分泌滑液。主要保證關節(jié)的牢固性。(關節(jié)炎:滑液分泌過多) 關節(jié)軟骨:覆蓋在關節(jié)頭和關節(jié)窩表面,很光滑。可以緩沖撞擊,減少摩擦。保證關節(jié)的靈活性。 骨、關節(jié)、 肌肉配合 運動的過程:神經刺激→肌肉收縮→骨位置變化產生運動。骨——杠桿;肌肉——動力;關節(jié)——支點。 屈肘運動:肱二頭肌收縮,肱三頭肌舒張; 伸肘運動:肱三頭肌收縮,肱二頭肌舒張。 運動不僅需要神經系統(tǒng)的控制和調節(jié),還需要消化系統(tǒng)、循環(huán)系統(tǒng)、呼吸系統(tǒng)等系統(tǒng)的配合。 運動的意義:有利于覓食和避敵,以適應復雜多變的環(huán)境。 二、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 重點:1.區(qū)別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舉例說明行為的意義。 2.動物行為的成因。 動物行為 從行為目的分:取食行為、防御行為、繁殖行為、遷徙行為等。 從獲得途徑分 先天性行為 定義:動物生來就有的,由體內遺傳物質決定的行為。 實例:嬰兒吸吮、小鳥喂魚、蜘蛛織網、野鴨遷徙、菜青蟲取食行為、蛾類趨光性 學習 行為 定義:在遺傳因素的基礎上,通過環(huán)境的作用,由生活經驗和學習獲得的行為。 實例:蚯蚓走迷宮、鸚鵡學舌、海豚排雷、黑猩猩釣取白蟻、大山雀偷喝牛奶、動物繞道取食 比較 學習行為比先天性行為更高級;動物越高等,學習能力越強,學習行為越復雜。 意義:先天性行為是動物出生時必不可少的(有局限性)。學習行為是動物適應多變環(huán)境,更好生存繁衍的保證。 三、社會行為 重點:1.舉例說出動物的社會行為。2.動物社會行為的特點。3.有社會行為的動物之間的交流方式。 群體組成 白蟻群體:工蟻(最多,筑巢、喂養(yǎng)蟻群其它成員)、兵蟻(保衛(wèi)蟻巢)、蟻后(1個,產卵)、蟻王(交配)。 社會行為的特點:群體內形成一定組織,成員間有明確的分工,有些動物的群體中還存在等級。如狒狒群體,根據個體大小,力量強弱,健康狀況和兇猛程度的不同,排成等級次序。 群體之間的通訊 定義:一個群體中的動物個體向其它個體發(fā)出某種信息,接受信息的個體產生某種行為反應的現象。 方式:聲音——黑長尾猴;動作——蜜蜂;氣味——蝶蛾類(性外激素)、螞蟻(觸角上有嗅覺感受器)。 第三章 動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動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①維持生態(tài)平衡 ②促進物質循環(huán) ③幫助植物傳粉、傳播種子 復習板書過的物質循環(huán)簡圖 生態(tài)平衡:在生態(tài)系統(tǒng)中各種生物的數量和所占比例總維持在相對穩(wěn)定的狀態(tài)(是一種動態(tài)平衡) 仿生:即科學家通過模仿生物的某些結構和功能發(fā)明創(chuàng)造各種儀器、設備。 實例:宇航服與長頸鹿,螢火蟲與冷光燈,蝙蝠與雷達,烏龜與薄殼建筑等。 第四章 廣泛分布的細菌和真菌 一、細菌和真菌的分布 大小 形態(tài) 顏色 所需生活條件 細菌菌落 小 表面光滑粘稠或粗糙干燥 多為白色 水分、有機物、適宜的溫度 霉菌菌落 大 絨毛狀、絮狀或蜘蛛網狀 紅、褐、綠、黑、黃等 細菌、真菌培養(yǎng)步驟:配制培養(yǎng)基(牛肉汁+瓊脂)→高溫滅菌→接種→適宜溫度下培養(yǎng) 接種:少量細菌或真菌放在培養(yǎng)基上的過程。菌落:一個細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見的集合體。 細菌生活需要的基本條件:水分,適宜的溫度,有機物等。 二、 細菌 荷蘭人列文虎克首先在顯微鏡下觀察到細菌。 法國人巴斯德用鵝頸瓶實驗證明細菌由已經存在的細菌產生;提出保存牛奶的方法稱為巴氏消毒法;還發(fā)現乳酸菌(細菌)和酵母菌(真菌),被稱為“微生物學之父”。 細菌形態(tài) 細菌的結構特點 營養(yǎng)方式 生殖方式 有的細菌生長后期還形成抵御不良環(huán)境的休眠體--芽孢(該結構與生殖無關) 桿狀、球狀、螺旋狀 有DNA,無成形的細胞核;無葉綠體;有的有鞭毛和莢膜 異養(yǎng) 分裂生殖 計算公式:A2n 三、真菌 1.真菌類型:木耳、蘑菇、靈芝、牛肝菌、青霉、曲霉、酵母菌(單細胞)等。 復習書中第76頁酵母菌的觀察特點,復習書中第77頁蘑菇的結構圖和青霉的結構圖。 2.青霉和曲霉的比較 不同點 相同點 直立菌絲頂端形狀 孢子顏色 菌體構成 細胞結構 營養(yǎng)方式 生殖方式 青霉 掃帚狀 青綠色 菌絲 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DNA 異養(yǎng) 孢子生殖 曲霉 放射狀 黑、黃等 3.細菌和真菌的比較 不同點 相同點 細胞結構 生殖方式 分布 細胞結構 營養(yǎng)方式 生存條件 細菌 單細胞,無成形細胞核 分裂生殖 廣泛 有細胞壁、膜、質,DNA,無葉綠體 異養(yǎng) 適宜的溫度、水和有機物 真菌 單或多細胞,有細胞核 孢子生殖 有局限性 細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生活方式 腐生 大多數細菌和真菌靠分解動植物遺體中的有機物生活,這種方式稱為腐生。例:將動植物遺體分解為二氧化碳、水和無機鹽,參與物質循環(huán)。復習書中第79頁細菌和真菌的物質循環(huán)圖。 寄生 有些細菌和真菌,從活的動植體吸收營養(yǎng),導致其患病,這種方式稱為寄生。例:鏈球菌(細菌)使人患扁桃體炎、猩紅熱、丹毒等疾病。真菌引起人患臂癬、足癬,引起植物患棉花枯萎病、水稻稻瘟病、小麥葉銹病和玉米瘤黑粉病等。有利的一面:復習書中83頁以菌治蟲。 共生 指兩種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賴,彼此有利。一旦分開,兩者都要受到很大影響,甚至不能生活而死亡。如地衣(真菌+藻類)、根瘤(根瘤菌+豆科植物)等。還有人的腸道里的大腸桿菌和動物胃腸里的細菌。 發(fā)酵原理的利用 酵母菌無氧發(fā)酵產生二氧化碳和酒精,可被用來制作饅頭、面包或釀酒。乳酸菌發(fā)酵產生乳酸,可以制作酸奶、泡菜等。另外,制醋要用到醋酸菌,制醬要用到多種霉菌。復習書中第85頁制作米酒。 保存食品的原理 把食品內細菌和真菌殺死或抑制它們的生長和繁殖。如抑菌(罐藏法、真空包裝法、滲透保存法、曬制與煙熏法、脫水法、冷藏法);殺菌(防腐法、射線法、巴氏消毒法)。 抗生素:指有些真菌產生的可以殺死某些致病細菌的物質(如青霉素)。英國細菌學家弗萊明和超級細菌(書中88頁) 利用某些細菌作生產車間生產藥品。如利用大腸桿菌(繁殖速度快)轉基因生產胰島素。 一些桿菌和甲烷菌能將污水中有機物分解,可以凈化污水,產生的甲烷氣體可用于照明、取暖或發(fā)電。 第五章 病毒 病毒的發(fā)現 口蹄疫,濾過性病毒,電子顯微鏡,煙草花葉病毒 病毒的種類 不能獨立生活,寄生在活細胞,動物病毒,植物病毒,噬菌體 病毒的結構與繁殖 結構簡單,沒有細胞結構,有蛋白質外殼和內部遺傳物質組成,寄生在活細胞里,靠自己的遺傳物質中的遺傳信息,利用細胞內的物質,制造出新的病毒,離開活細胞,會變成結晶體。 病毒與人類生活的關系 流感,肝炎,手足口病,禽流感,脊髓灰質炎,糖丸,疫苗,狂犬病 第六單元 生物的多樣性及其保護 生物 分類 依據:外部形態(tài)、生理功能、內部構造等方面的相似程度。 目的:弄清不同類群之間的親緣關系和進化關系; 分類的基本單位:種。 植物 分類 依據:根、莖、葉、花、果實、種子的形態(tài)結構(花、果實、種子是被子植物的重要分類依據) 從簡單到復雜排序 藻類→苔蘚→蕨類→ 裸子→被子(單/雙子葉植物) 孢子植物 種子植物 動物 分類 依據:形態(tài)結構、生理功能、內部構造 從簡單到復雜 排序 腔腸→扁形→線性→環(huán)節(jié)→節(jié)肢→ 魚類→兩棲類→爬行類→鳥類→哺乳類 無脊椎動物(體內無脊柱) 脊椎動物(體內有脊柱) 分類 單位 界(包含生物種類最多)、門、綱、目、科、屬、種(共同特征最多) 分類單位由高到低,各單位中所含生物種類漸少、生物間共同特征漸多、親緣關系越來越近。 雙名法:瑞典植物學家林奈創(chuàng)立的; 用拉丁文書寫,屬名(斜體)+種加詞(斜體) 后跟命名者的姓名(正體、可省略) 生物多樣性 ①種類多樣性(它實質上是基因的多樣性。我國裸子植物最豐富,被稱為“裸子植物的故鄉(xiāng)”) ②基因多樣性(實例:美國培育抗萎黃病大豆、袁隆平雜交水稻、) ③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多樣性 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根本措施:保護生物棲息地、保護生態(tài)系統(tǒng)多樣性。 生物多樣性面臨的威脅及原因 威脅:生物滅絕速度加快;生態(tài)系統(tǒng)破壞嚴重;部分珍稀動植物瀕臨滅絕等 原因:亂砍亂伐;濫捕濫殺;環(huán)境污染;外來生物入侵等 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方法:1.就地保護建立自然保護區(qū)(最有效的措施);2.遷地保護和建立種質庫;3.頒布法律法規(guī)。 自然保護區(qū):為保護生物的多樣性,人們把含保護對象在內的一定面積的陸地或水體劃分出來,進行保護和管理。 動物分類一覽表 動物類群 代表動物 主要特征 腔腸動物 ??⒑r?、珊瑚蟲 結構簡單,有口無肛門,體內有消化腔 軟體動物 章魚、扇貝、河蚌、烏賊、 身體柔軟,體表有貝殼或貝殼退化 扁形動物 渦蟲,肝吸蟲,血吸蟲,絳蟲 身體呈兩側對稱,背腹扁平,有口無肛門, 線性動物 蛔蟲,蟯蟲,鉤蟲,絲蟲,秀麗隱桿線蟲 身體細長,呈圓柱形,體表有角質層,有口有肛門 環(huán)節(jié)動物 蚯蚓、沙蠶、水蛭 身體由許多相似的環(huán)狀體節(jié)構成 節(jié)肢動物 甲殼類 蝦類、蟹類、水蚤 身體由不同的體節(jié)構成,體表長有質地較硬的甲 體表有外骨骼,足和觸角分節(jié) 昆蟲 蜻蜓、蝗蟲、螞蟻、蠅、蠶 身體分為頭、胸、腹,有三對足、大多數有翅 魚類 海馬、泥鰍、鯊魚、魟、 中華鱘、“四大家魚” 水生,大多有鱗片,用鰓呼吸,通過尾部的擺動和鰭的協調作用游泳,體溫不恒定。 兩棲動物 青蛙、蟾蜍、蠑螈、大鯢 幼體水生(用鰓呼吸);成體水陸兩棲,用肺呼吸(皮膚輔助)。變溫。 爬行動物 龜鱉、鱷、蛇、壁虎、蜥蜴 多數陸生,有的水生,用肺呼吸,體表覆蓋著鱗或甲,體溫不恒定 鳥類 鴕鳥、企鵝、家禽、啄木鳥、貓頭鷹、鳶、家鴿 有喙無齒,體表被覆羽毛,前肢變成翼,骨骼輕而堅固,心臟四腔,用肺呼吸,并有氣囊輔助呼吸,體溫恒定,生殖方式為卵生 哺乳動物 人、蝙蝠、鯨、海豚、袋鼠、白鰭豚、兔、老鼠 體表被毛,大腦發(fā)達,牙齒有分化,用肺呼吸,心臟四腔,體溫恒定,生殖方式為胎生,哺乳-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人教版八上 生物 知識點
裝配圖網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www.hcyjhs8.com/p-87506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