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法比較初等教育.doc
《中法比較初等教育.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中法比較初等教育.doc(3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法國初等教育的發(fā)展歷程 法國是歷史悠久且經濟發(fā)達的國家,法國的教育體制沿襲了拿破侖時代的典型的中央集權的行政體制,法國是世界上普及小學義務教育最早的國家之一,全國采取統(tǒng)一的教育制度,學制為“5-4-3”制,即小學5年、初中4年、高中3年。1959年頒布的《教育改革法》規(guī)定實行10年義務教育(由原來的6-14歲,延長到16歲),稱為基礎教育階段。 一、舊制時期的中小學課程(1780年資產階級大革命以前) 1789年法國資產階級大革命爆發(fā)以前,法國還是一個以農業(yè)為主的封建君主專政國家,天主教會的高級僧侶和封建貴族居于統(tǒng)治地位,學校教育基本上由天主教會控制。直到現在,法國絕大多數私立學校仍是以天主教為主的教會學校。當時的初等教育由城鄉(xiāng)文法學校實施,由專門的神職人員進行讀、寫、算、歷法等方面的基礎教學,貴族子弟進入大寺院開辦的學校。中世紀大學的文學院承擔著今天的中等教育,教學內容以“七藝”為主,學生來自城鄉(xiāng)的文法學校。當時法國的課程內容帶有濃厚的宗教色彩。 二、近代時期的中小學課程(大革命時期至19世紀末) 1789年法國資產階級大革命推翻了波旁王朝,確立了資本主義制度,也促使法國教育進一步發(fā)展,并開始向世俗化過渡。拿破侖執(zhí)政后,采納了孔多塞提出的關于由國家舉辦世俗性學校的教育計劃,由此,法國建立了中央集權的教育領導體制。 1833年,法國頒布了《基佐教育法》,決定發(fā)展初等教育,規(guī)定每市鎮(zhèn)設立1所小學,在600人以上的市鎮(zhèn)設立1所高等小學。這是法國初等教育發(fā)展史上的重要步驟。1881-1882年,兩個《費里法案》規(guī)定6-13歲為義務教育階段。到19世紀末,法國教育實現了世俗化?!痘艚逃ā穼⑿W分為兩級,即基礎小學和高級小學。開設的課程包括道德、閱讀、書寫、法語語言(朗讀、拼寫法、語法)、算術、直觀課、圖畫、手工勞動、唱歌及體育。 三、現代時期的中小學課程(20世紀以后) 進入20世紀以后,法國教育開始了它的現代階段,自1912年起,法國規(guī)定禁止教士在公立學校任教。在20世紀初確立了中等教育初中4年、高中3年的學制。1925年開始實行小學階段的統(tǒng)一教育,1931年開始實行中學免收學費,1936年將義務教育延長1年到14歲,入學人數特別是女生人數顯著增加。1947年,“朗之萬教育改革計劃”提出建立單一的前后連貫的學校教育制度,并規(guī)定6-18歲為義務教育階段,各級教育實行免費,這一改革計劃奠定了法國以后歷次教育改革的思想基礎。繼而,逐步取消了雙軌制,同時職業(yè)技術教育的地位也得到了提高。二戰(zhàn)以后,法國中小學課程基于時代的要求進行了一系列改革。 (一)20世紀六七十年代的課程改革 二戰(zhàn)后,法國教育始終面臨著技術知識迅速更新的挑戰(zhàn),因此,不斷地革新陳舊的教學內容,及時調整教學計劃和教學方法,使整個教育體制具有更廣泛的適應性,成了最為迫切的任務。 1969年,法國進行了以“學會學習”為宗旨的小學課程改革,設立了“三分制”課程,即在小學各年級,打破傳統(tǒng)的分科教學法,將小學各年級設置的27個學時分為三大板塊:1)15學時的基礎教育,包括法語和數學;2)6學時的啟蒙教育,包括歷史、地理、手工勞動、公民教育、藝術教育;3)6學時的體育教育。其目的在于改變以往過于刻板、分割的傳統(tǒng)教學法,改變過去過于注重專業(yè)知識的傳授,試圖通過綜合性的啟蒙活動實現學科間的融合,幫助學生自覺地了解周圍事務,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和發(fā)現的能力,發(fā)展學生的思維、智力和情感。同時,改革也削弱了某些學科的教學,打亂了學科內部知識的連貫性與系統(tǒng)性,反而導致小學生文化知識水平的下降?!叭种普n程”是法國小學課程結構的根本變革,也是法國課程現代化的標志。然而,這種課程的實施更多關注的是課程結構表層的變革和各學科之間的分配與協調,并沒有對學科內容的結構和安排加以理解和關注。 1975年,法國國民教育部部長哈比,提出了“教育體制現代化”為主旨的教育改革。主要內容為:1)增加數學、啟蒙學科的課時,減少法語和體育的課時;2)各年級課程各具特色,加強了從小學到中學各學段的銜接;3)突出個體概念,實施“支援教學法”;4)將現代科學知識引入教育領域,加強綜合性,使啟蒙學科更為豐富;5)增強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自主性和創(chuàng)造性。這次課程改革可以說是1969年小學課程改革的繼續(xù),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三分制課程”的弊端,使小學課程更為制度化、合理化、靈活化。 (二)20世紀80年代的課程改革 法國自二戰(zhàn)后經過30多年的改革與發(fā)展,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績。但其教育在某些方面還存在嚴重的問題,比如,集中、統(tǒng)一的管理體制使得學校依然保持著一定程度上的機械、僵化和責任心不強,重學術、脫離實際的問題沒有從根本上得到扭轉,畢業(yè)生的適應性較差。淘汰率高,導致教育浪費。法國教育的淘汰率、留級率之高是舉世聞名的。據調查,法國中小學目前面臨著嚴重的質量問題。法國初等教育中存在不平等的現象,主要表現在地區(qū)和家庭背景上。 鑒于此,法國政府于20世紀80年代先后組織了由專家和學者組成的全國性的專門委員會,對全國的教育狀況進行了大量的調查研究,并就改革措施向政府或總統(tǒng)提交了研究報告或方案。在此期間,國民教育部還多次組織教師、學生、家長及社會人士參與教育改革的廣泛討論。在初等教育領域,此次改革的目標是使法國“擁有強有力的和高質量的小學,而且使完成小學學業(yè)者可以被認為已具備初步知識”,改革廢止了自1969年開始實行的“三分制課程”教學計劃,重新恢復傳統(tǒng)的分科教學,以便加強基礎學科教學。1985年秋季開學,小學的五個年級被劃分為3個階段:第1年為第一階段,稱為預備班;第2、第3年為第二階段,稱為初級班;第4、第5年為第三階段,稱為中級班。同時,國民教育部頒布了全國新的教學計劃,將原來小學的5門課程增加到7門課程,即法語、數學、科學與技術、歷史與地理、公民教育、藝術教育、體育活動。此次課程改革的特點是課程的綜合化和課程安排的靈活化。 (三)世紀之交的課程改革 進入20世紀90年代以來,法國繼續(xù)堅持對中小學課程進行改革。強調學生在義務教育階段應獲得現代社會的自主公民所應具備的文化素質和能力。此外,其教學大綱結構混亂,難以給教師以清晰的整體目標,缺乏指導性,使得教師在教學實施中出現負擔和困難。 1990年2月,法國國民教育部公布了“小學新政策”,闡述了小學學科教學、教學組織和課程改革的具體措施。小學新課程的總目標是:為培養(yǎng)未來能適應21世紀生活的成人,教授現代化知識與技能、社會與職業(yè)所需的基本常識和工作方法;培養(yǎng)兒童繼續(xù)接受更多教育的意愿和探索精神,奠定從事高深研究的基礎。根據新的教學大綱的要求,法國小學課程開始向減輕化、集中化方向發(fā)展,突出重要知識,實現各個學習階段的和諧發(fā)展。 四、法國中小學課程發(fā)展的趨勢 1.為保證教育質量,法國中小學課程將更加注重各學段的銜接,按學習水平分組,強調基礎知識的傳授,加強個別化教學,在課程結構、課程設置、課程政策以及課程理念上追求基礎性和多樣性的統(tǒng)一。 2.為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減輕學生的學業(yè)負擔,中小學高中生將壓縮必修課時間,增加選修課、活動課的比例,且每一年級都規(guī)定了每周最大課時數,以給予學生充分的自由支配的時間和空間。 3.為提高學生的素質,更好地適應未來社會的變化,中小學課程將加強探究性學習,強調科技實踐,積極開展“動手做”的實驗改革,這不僅可以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和教師的教學方式,而且能夠有效調動科技界和社會的力量,提高了教學質量。 4.為處理好集權與分權的關系,給地方和學校更多的自主權,課程政策將更趨彈性化,逐步擴大學校和地方的權力。 5.為適應國際化、現代化需要,課程內容上將更注重加強信息技術、外國語以及“公民、經濟、政治、法律”綜合課等方面的教學,同時將開設更多的實驗課,以及通過“手把手”的教學方法,引導更多的學生學習現代科學。 五、借鑒 二戰(zhàn)以后,法國的課程改革一直在不斷地進行,既有成功的經驗,也有失敗的教訓。尤其是20世紀80年代以來的改革,從深度和廣度來說都是空前的,這也可以為我國的中小學課程改革提供些許借鑒。 1.課程觀念的變革是課程改革的基本前提。課程改革是一項艱巨的系統(tǒng)工程,它與課程思想、課程政策、課程結構、課程實施等多方面因素緊密相關。當我國面臨21世紀的挑戰(zhàn),力圖建立中小學新的課程體系時,必須變革傳統(tǒng)觀念,通過培訓學習,使廣大教師具備創(chuàng)新意識、課程改革意識,以提高他們的職業(yè)素質和能力,使之積極地投身到課程改革之中。 2.課程改革要使教育質量和教育數量協調發(fā)展。二戰(zhàn)后,法國教育的大眾化、民主化措施,使得法國教育在數量上有了長足的發(fā)展,但同時也產生了一些新的問題, 20世紀80年代法國進行課程改革時將提高教育質量作為它的一個優(yōu)先目標,90年代又繼續(xù)將其作為首要關注的重點。,我國在教育改革中,要注重兼顧數量與質量的發(fā)展,把握好度,特別是處在當前我國高校擴招、高中也在擴大發(fā)展的階段。 3.課程管理要中央集權和地方分權相統(tǒng)一。法國的教育行政管理體制200年來一直奉行中央集權制,是西方國家中集權化程度最高的國家。這種管理體制在法國的教育發(fā)展過程中曾起到過積極的作用。但隨著時代的變遷,其結構上僵硬刻板,機制上缺乏活力和快速應變能力的弊端日益顯露出來。因此,法國于20世紀80年代頒布了分權法,把中央掌握的一部分管理權下放到地方,使得法國在課程改革的實施過程中,既保持了國家權力的統(tǒng)一性,又給予了地方較大的多樣性和靈活性。我國課程管理體制長期以來給予地方和學校的權限太小,這樣既不利于適應不同地區(qū)、不同學生的差異,又不利于發(fā)揮地方和學校的積極性。因此,結合法國的經驗,應對中小學課程實行三級管理,即中央、地方、學校對課程的管理各有一定的權限,以加強課程管理的彈性,這也是課程改革成功的必要保證。-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中法 比較 初等教育
裝配圖網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www.hcyjhs8.com/p-89310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