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禮儀》教案》word版.doc
《《社交禮儀》教案》word版.doc》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社交禮儀》教案》word版.doc(29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禮儀 禮儀是交往藝術,是溝通技巧,是行為法則。 白金法則:交往以對方為中心。 商務禮儀 尊重為本、善于表達、形式規(guī)范 三要素:1.接待三聲:來有迎聲,問有答聲,去有送聲。2.文明(五句)十字:您好,請,謝謝,抱歉語,道別語。3.熱情三到:眼到、口到、手到。 尊重、友善、教養(yǎng) “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本褪菑难劬Α⒍?、嘴巴、身體嚴格地管束自己。由外在規(guī)范,熏陶自己。 禮的介紹 禮在中國古代是社會的典章制度和道德規(guī)范。作為典章制度,它是社會政治制度的體現,是維護上層建筑以及與之相適應的人與人交往中的禮節(jié)儀式。作為道德規(guī)范,它是國家領導者和貴族等一切行為的標準和要求。在孔子以前已有夏禮、殷禮、周禮。夏、殷、周三代之禮,因革相沿,到周公時代的周禮,已比較完善。作為觀念形態(tài)的禮,在孔子的思想體系中是同“仁”分不開的??鬃诱f:“人而不仁,如禮何?”他主張“道之以德,齊之以禮”的德治,打破了“禮不下庶人”的限制。到了戰(zhàn)國時期,孟子把仁、義、禮、智作為基本的道德規(guī)范,禮為“辭讓之心”,成為人的德行之一。荀子比孟子更為重視禮,他著有《禮論》,論證了“禮”的起源和社會作用。他認為禮使社會上每個人在貴賤、長幼、貧富等等級制中都有恰當的地位。在長期的歷史發(fā)展中,禮作為中國社會的道德規(guī)范和生活準則,對中華民族精神素質的修養(yǎng)起了重要作用;同時,隨著社會的變革和發(fā)展,禮不斷被賦予新的內容,不斷的發(fā)生著改變和調整。 在封建時代,禮維持社會、政治秩序,鞏固等級制度,調整人與人之間的各種社會關系和權利義務的規(guī)范和準則。禮既是中國古代法律的淵源之一,也是古代法律的重要組成部分。 孔子(見孔丘)說,殷因于夏禮,而有所損益,周因于殷禮,而有所損益。由此可知夏、殷時代已有禮??鬃佑终f,他能講述夏禮和殷禮,但由于文獻不足,他雖能言之,卻不能“征之”。也就是說禮是隨著時代的變化而改變的,不能當作絕對不變的僵化的內容而一味復古。 周公制禮,典章制度較前代更為完備,發(fā)展到了“郁郁乎文哉”(《論語八佾》)的程度,使孔子贊嘆不已,宣稱“吾從周”。周人本以“尊禮”著稱,到了春秋時代,王室衰微,禮樂征伐自諸侯出,陪臣執(zhí)國命,等級制度破壞,統治者內部對于禮任意僭用,禮崩樂壞,所以司馬遷說,“孔子之時,周室微而禮樂廢”(《史記孔子世家》)。但由于周代禮制非常完善、周密,仍為士大夫所向往,力圖予以恢復。春秋時代,孔子以前的人,如師服、內史過等,與孔子同時的人,如叔向、晏嬰、游吉等,論禮的很多。但論禮最多,并自成體系的首推孔子。他一生以詩書禮樂教弟子,《論語》中有34處記載孔子論禮。他從理論上說明禮的重要性,立身治國都非有禮不可。禮與仁義是儒家學說的核心。 禮的本質 儒家鼓吹的理想封建社會秩序是貴賤、尊卑、長幼、親疏有別,要求人們的生活方式和行為符合他們在家族內的身份和社會、政治地位,不同的身份有不同的行為規(guī)范,這就是禮。禮具有鮮明的階級性和差別性。所以古人指出禮的特征為“別異”(《荀子樂論》)或“辨異”(《禮記樂記》)。春秋、戰(zhàn)國和漢代論禮的人,一致強調禮的作用在于維持建立在等級制度和親屬關系上的社會差異,這點最能說明禮的涵義和本質。荀子(見荀況)云:“人道莫不有辨,辨莫大于分,分莫大于禮?!庇衷疲骸肮氏韧醢笧橹贫Y義以分之,使貴賤之等、長幼之差、知賢愚能不能之分,皆使人載其事而各得其宜?!薄抖Y記》云:“禮者所以定親疏,決嫌疑,別同異,明是非也?!庇衷疲骸坝H親之殺,尊賢之等,禮所生也。”韓非子(見韓非)云:“禮者……君臣父子之交也,貴賤賢不肖之所以別也?!倍偈嬖疲憾Y者“序尊卑、貴賤、大小之位,而差外內遠近新故之級者也。”《白虎通德論》云:禮所以“序上下、正人道也?!边@些話都證明禮是有差別性的行為規(guī)范,決非普遍適用于一切人的一般規(guī)范。 禮既是富于差別性、因人而異的行為規(guī)范,所以“名位不同,禮亦異數”(《左傳莊公十八年》)。每個人必須按照他自己的社會、政治地位去選擇相當于其身份的禮,符合這條件的為有禮,否則就是非禮。舉例來說,八佾舞是天子的禮,卿大夫只許使用四佾,魯季氏以卿行天子之禮,八佾舞于庭,孔子認為非禮,憤慨地說:“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樹塞門和反坫是國君所用的禮,管仲采用,孔子批評他不知禮。歷代冠、婚、喪、祭、鄉(xiāng)飲等禮,都是按照當事人的爵位、品級、有官、無官等身份而制定的,對于所用衣飾器物以及儀式都有繁瑣的規(guī)定,不能僭用。在家族中,父子、夫婦、兄弟之禮各不相同。夜晚為父母安放枕席,早晨向父母問安,出門必面告,回來必面告,不住在室的西南角(尊者所居),不坐在席的中央,不走正中的道路,不立在門的中央,不蓄私財,是人子之禮。只有通過不同的禮,才能確定家族內和社會上各種人的身份和行為,使人人各盡其本分?!熬忌舷赂缸有值芊嵌Y不定”(《禮記曲禮上》),便是此意。 統治階級內部和庶人都受禮的約束。所謂“禮不下庶人”,并非庶人無禮,只是說庶人限于財力、物力和時間,不能備禮,更重要的是貴族和大夫的禮不適用于庶人。例如庶人無廟祭而祭于寢。 禮的范圍 禮的內容繁多,范圍廣泛,涉及人類各種行為和國家各種活動?!抖Y記》說“以之居處有禮故長幼辨也,以之閨門之內有禮故三族和也,以之朝廷有禮故官爵序也,以之田獵有禮故戎事閑也,以之軍旅有禮故武功成也。是故宮室得其度……鬼神得其饗,喪紀得其哀,辨說得其黨,官得其體,政事得其施”,可見其范圍之廣,“君子無物而不在禮矣”。 禮的作用 儒家認為,人人遵守符合其身份和地位的行為規(guī)范,便“禮達而分定”,達到孔子所說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境地,貴賤、尊卑、長幼、親疏有別的理想社會秩序便可維持了,國家便可以長治久安了。反之,棄禮而不用,或不遵守符合身份、地位的行為規(guī)范,便將如周內史過所說的:“禮不行則上下昏”,而儒家所鼓吹的理想社會和倫常便無法維持了,國家也就不可得而治了。因此儒家極端重視禮在治理國家上的作用,提出禮治的口號。孔子說:“安上治民,莫善于禮”,《禮記》云:“禮者君之大柄也……所以治政安君也”,可見禮是封建統治階級維持其統治的重要工具?!盀檎榷Y,禮其政之本歟!”儒家認為推行禮治即是為政。師服云:“禮以體政”;孔子說:“為國以禮”;晏嬰說:“禮之可以為國也久矣”;《左傳》引君子曰:“禮經國家,定社稷”;女叔齊云:“禮所以守其國,行其政令,無失其民者也”;荀子云:“國之命在禮”。從這些話里可以充分看出禮與政治的密切關系,國之治亂系于禮之興廢。所以荀子說:“禮者治辨之極也,強國之本也,威行之道也,功名之總也,王公由之所以得天下也,不由所以隕社稷也”;《禮記》云:治國以禮則“官得其體,政事得其施”,治國無禮則“官失其體,政事失其施”,結論是:“禮之所興,眾之所治也;禮之所廢,眾之所亂也”。顯而易見,放棄禮和禮治,儒家心目中的理想封建社會便無法建立和維持了。 以禮入法 儒家主張禮治,以差別性的行為規(guī)范即禮作為維持社會、政治秩序的工具,同法家主張法治,以同一性的行為規(guī)范即法作為維持社會、政治秩序的工具,原是對立的。在先秦百家爭鳴的時代,儒、法兩家各自堅持自己的主張,抨擊對方的學說,互不相讓。秦、漢法律都是法家擬訂的。商鞅的秦法淵源于魏李悝的《法經》,蕭何定漢律又承秦制,為法家一脈相承的正統,完全代表法家精神,為儒家所不能接受。漢武帝標榜儒術,法家逐漸失勢,儒家抬頭后,開始以儒家思想改變法律的面貌。漢儒在這方面的努力,主要表現在撰寫法律章句來解釋法律和以經義決獄兩件事上。據《晉書刑法志》,叔孫宣、郭令卿、馬融、鄭玄諸儒章句十有余家,家數十萬言,斷罪所當由用者合26272條,7732200余言。以經義決獄者有兒寬、董仲舒、應劭等人,將儒家經典作為判罪量刑的標準,說明儒家思想在司法上發(fā)揮了實際作用,意義重大。自魏以后,儒家參與制訂法律,他們更有機會將體現儒家中心思想的禮糅雜在法律條文里,使法律發(fā)生了重大變化,影響深遠。商鞅定異子之科,民有二男以上不分異者倍其賦,與“父母在,不有私財”的禮背道而馳,為儒家人物賈誼等所深惡痛絕。魏時除異子之科,使父子無異財。《周禮》有八議之說,魏始以八議入律。自魏、晉、宋、齊、梁、陳、北魏、北齊、北周直至隋、唐、宋、明,皆載于律,到了清代才不復引用?!抖Y記王制》:“凡聽五刑之訟,必原父子之親,立君臣之義以權之。”儒家自來主張親親,重視尊卑、長幼、親疏之別。晉律“竣禮教之防,準五服以制罪”,開后代依服制定罪之先河。北魏定犯罪留養(yǎng)祖父母、父母之條。為了體現刑不上大夫的精神,又有以官爵當刑的規(guī)定。留養(yǎng)之法為歷代所遵行,官當亦為隋、唐、宋所沿用?!吨芏Y》不孝為鄉(xiāng)八刑之一。《孝經》云:“五刑之屬三千,而罪莫大于不孝?!北饼R列不孝為重罪十條之一,犯者不在八議論贖之限。隋采用,并置十惡條,自唐迄清皆沿用。北周完全模仿《周禮》,法律全盤禮化。但因《周禮》不合實情,不能適應當時環(huán)境,所以隋承襲北齊律,兼采魏、晉刑典,而不采用北周之制。翻閱因襲隋律而修訂的唐律,更可完整地看出有關禮的內容。除八議、官當、十惡、不孝、留養(yǎng)、按服制定罪等條外,還有不少條文是來源于禮的。禮,子當孝事父母,于是子孫違犯教令、供養(yǎng)有缺成為專條,徒二年;祖父母、父母在而子孫別籍異財者徒三年;父母老疾無侍、委親之官徒一年,并免所居官。禮,父母之喪三年,于是匿不舉哀、釋服從吉、冒哀求仕、居喪生子、嫁娶、兄弟別籍異財皆有罪?!洞蟠鞫Y》有七出、三不去(見封建婚姻制度)之文,于是成為法定的離婚條件,應去應留皆以禮為根據。儒家主張父為子隱,子為父隱,于是律許容隱,不要求子孫作證,更不許告祖父母、父母,告者絞。荀子云:“禮者養(yǎng)也”,《禮記》云:“禮節(jié)民心”。欲望的滿足,物質的享受,都區(qū)別貴賤而有所制約,詳細規(guī)定于禮書中。唐律于是規(guī)定營造舍宅、車服、器物及墳塋石獸之屬于令有違者杖一百,并令改正。以上種種規(guī)定,都足以說明禮在法律上的重要性。故《四庫全書總目提要》云:“唐律一準乎禮?!币远Y入法的過程亦即法的儒家化過程。始自魏、晉,歷南北朝至隋、唐而集其大成?!端涡探y》沿用唐律,明、清律亦深受唐律影響,除官當外,上述有關禮的規(guī)定大體保留在法典中,只是處分有所不同而已。 以禮入法,是中國法律發(fā)展史上一件大事,法律因此發(fā)生了重大的深遠的變化,禮成為法律的重要組成部分,形成了法律為禮教所支配的局面。古人所謂“明刑弼教”,實質上即以法律制載的力量來維持禮,加強禮的合法性和強制性。禮認為對的,就是法認為合法的;禮所不容許的,也就是法所禁為、所制載的。誠如東漢廷尉陳寵疏中所云:“禮之所去,刑之所取,失禮則入刑,相為表里者也”;明丘濬《大學衍義補》云:“人心違于禮義,然后入于刑法”。禮與法的關系極為密切,這是中國封建法律的主要特征和基本精神。 “禮”原是宗教祭祀儀式上的一種儀態(tài),《說文解字》就說:“禮,履也,所以事福致福也?!笨芍岸Y”原來并沒有等級制度的倫理道德方面意義,在階級社會出現后,人類開始有等級之分,宗教祭祀也隨之出現了身份的限制和區(qū)分,于是,作為宗教祭祀儀態(tài)的“禮”便開始具有了社會身份區(qū)分的內容。逐漸轉化為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的一種身份制度。 自從有了人類社會,禮就產生了,它是現實生活的緣飾化,用外之物以飾內情,它主要包括三部分內容,一、禮物,就是行禮所用的宮室、衣服、器皿及其他物質的東西。二、禮儀。就是使用禮物的儀容動作。三、禮意。它是由禮物和禮儀所表達的實實在在、明明白白的內容、旨趣或目的。這就要求禮物和禮儀必須適當,在逐漸完善的禮曲實踐中證明為無過不及、恰到好處。 “禮”具有社會身份制度方面的意義,最遲在殷商時代已經存在;但是,作為一種較為嚴格的社會制度,則是周朝初年的事情。周朝初年,周武王伐紂滅殷,為著鞏固自己的統治,周公便在殷禮的基礎上,重新制訂禮樂,將作為社會身份意義的“禮”制度化,系統化。 我們說的封建禮數的“禮”有著作為政治的等級制度和倫理道德兩個方面的屬性,作為等級制度的“禮”,強調的是“名位”。也就是孔子所謂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作為倫理道德的“禮”的具體內容,包括孝、慈、恭、順、敬、和、仁、義等等。 在“禮”兩個方面的屬性中,等級制度為“禮”的本質。而倫理道德方面的屬性則為等級制度的外在顯現。封建禮數實際上是通過向人們灌注孝、慈、恭、順、敬、和、仁、義等,把這些外在于人的倫理道德觀念變?yōu)槿说膬仍谛枨?,去束縛人們的思想,限制人們的行為,把人們變?yōu)榻y治階梯的忠實奴仆,以達到維護封建等級制度的目的。正因為如此,所以中國封建社會的歷代統治者都把封建禮教作為維護其統治的不二法門。 自從民國以來,我國的禮儀制度在不斷變得簡單化、人性化,吸收了西方一些可以借鑒的模式。“禮”,只是人們日常生活中所必需遵守的道德規(guī)范和行為規(guī)范,已經脫離了原先為封建時期森嚴的等級制度服務的本質,而是維系社會良好風氣的道德規(guī)范。但這并不是意味著我們就可以不再受到“禮”的約束,甚至把儒家文化等一味地看成是陳腐的,而把西方文明看成是完美無缺的。實際上,我們所鄙棄的只是“禮”中的糟粕,對于儒家文化中占據相當分量的高尚的東西,我們還是要繼承并發(fā)揚;而在另一個方面,西方的文明也不見得完全像我們所見所聞的那樣人性。隨著中國的一步步發(fā)展,“禮”無與倫比的魅力必將會再度大放異彩,使世界眼中的中華民族,是一個文明、開放的民族,而中國當然就是一個文明、開放的國度。可以說,中國的形象,將會因為“禮”而更加亮麗,清新。 “禮”在《辭?!分械慕忉? 釋義: 1.中國古代的等級制度,以及與之相適應的道德規(guī)范和社會規(guī)范:~制|封建~教。 2.由風俗習慣形成或人為規(guī)定的儀式:典~|婚~|觀~。 3.表示尊敬的態(tài)度或言行:行~|敬~|有~貌。 4.敬重,以禮相待:~賢下士。 5.表示慶祝、感謝或敬意的贈品:~物|~品|獻~|一份~。 禮可以指: 禮 - 儒家使用的一個概念,指上下有別,尊卑有序等。主要推崇西周的社會觀念。 禮記 - 儒家經典著作,《詩經》、《尚書》、《儀禮》、《樂經》、《周易》、《春秋》。(秦始皇“焚書坑儒”,據說經秦火一炬,《樂經》從此失傳; 禮在《論語》中的含義 (一)禮制,指全社會的等級制度和倫理秩序。 (二)禮儀,指具體的禮節(jié)儀式。 (三)禮貌,指個人在待人接物時所表現出來的道德修養(yǎng)(如恭敬、和順、謙讓)。 禮節(jié)lǐji [courtesy;etiquette;ceremony]禮儀規(guī)矩 教皇授職儀式上的禮節(jié) 禮節(jié)甚倨?!妒酚浟H藺相如列傳》 倉廩實而知禮節(jié)?!妒酚涁浿沉袀鳌? 此婦無禮節(jié)?!队衽_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相關文獻: 《管子牧民》:“倉廩實則知禮節(jié),衣食足則知榮辱?!? 《漢書董仲舒?zhèn)鳌罚骸爸收x,然后重禮節(jié);重禮節(jié),然后安處善?!? 南朝梁武帝《藉田》詩:“年豐廉讓多,歲薄禮節(jié)少?!? 禮節(jié)不容忽視的人生所需 禮是發(fā)于人性之自然,合于人生之需的行為規(guī)范。為什么這么說呢?有無禮節(jié)是人與禽獸的差別所在(人性使然),也是人類社會祥和的基礎。綜觀今日,講禮、識禮者少,故社會秩序亂象常見,各種摩擦、沖突頻繁發(fā)生,人們相處不僅缺少安全感,甚至有舉目皆敵的危機感。 個體,有禮節(jié),守禮則文明,隆禮則相安而致治 群體,無禮節(jié),無禮則暴亂,悖禮則相爭而致亂 從上述分析可見,禮節(jié)這件事,在人群中,是決不能少的。人與人交流感情,事與事維持秩序,國與國保持常態(tài),皆是禮節(jié)從中周旋的力量。 禮節(jié)的作用不容忽視,我們現代人怎么能不認真對待和學習?否則在社會上,免不了到處碰壁吃虧,屆時悔之晚矣。因為我們相信沒有人希望在無禮的行為背后引發(fā)的是七言八語,訕笑譏誚:「某人豈有此理、未曾受過教育、沒有常識、粗卑不堪、不近人情、沒見過場面、真討厭、極可笑、遠著他、少來往……」這一連串的名詞,對你的前途,一切的一切,會產生何種影響? 禮節(jié)是不妨礙他人的美德,是恭敬人的善行,也是自己行萬事的通行證,是要通達踐履的。 若我們能多點「克己復禮」的功夫,由自己本分做起,家庭做起,深信社會會更加安和、有禮的。 《常禮舉要》 (李炳南居士) (一)居家 一、為人子不晏(晚)起,衣被自己整理,晨昏必定省。 二、為人子坐不中席,行不中道。 三、為人子出必告,反必面。 四、長者與物,須兩手奉接。 五、徐行后長,不疾行先長。 六、長者立不可坐,長者來必起立。 七、不在長者座前踱來踱去。 八、立不中門,過門不踐門限。 九、立不一足跛,坐勿展腳如箕,睡眠不仰不伏,右臥如弓。 十、同桌吃飯不另備美食獨啖。 十一、不挑剔食之美惡。 十二、食時不嘆,不訓斥子弟。 (二)在校 一、升降國旗及唱國歌、校歌時,肅立示敬。 二、師長上下課時,起立致敬。 三、向師長質疑問難,必起立。 四、路遇師長,肅立道旁致敬。 五、聽講時,應端坐或直立;不支頤交股,彎腰,翹足。 六、考試時,不交頭接耳,或左顧右盼。 七、安其學而親其師,樂其友而信其道。 (三)處世 一、無道人之短,無說己之長。 二、家庭之事,不可向外人言。 三、口為禍福之門,話要經一番考慮再說。□見失意人,不說得意語;見老年人,不說衰喪話。 四、交淺不可言深,絕交不出惡聲。 五、不侮辱人,不向人開玩笑。 六、與殘疾人會面,須格外恭敬。 七、于肩挑小販苦力,莫討便宜。 八、施恩求忘,受恩必報;開罪于人須求解,開罪于我應加恕。 九、善人自當親近,須要久敬;惡人自當敬而遠之。 十、遇事要鎮(zhèn)靜,做不到的事,莫妄逞能。 十一、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整冠。 十二、凡事要合理智,不可偏重感情。 十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十四、凡求教他人的事,必須造門請問。 (四)聚餐 一、座有次序,上座必讓長者。 二、入座后不橫肱,不伸足。 三、主先舉杯敬客,客致謝辭。 四、主人親自烹調,須向主人禮謝后食。 五、主人敬酒畢,正客須回敬主人。 六、舉箸匙,必請大家同舉。 七、用箸夾菜,只取向己之一方者,不立起向他角器中取菜。 八、箸匙不向碗盤頂心取菜取湯。 九、公食之器,不用己箸翻攪。 十、匙有余瀝必傾盡,方再入公食器中。 十一、自己碗中之肴菜,不可反回公器中。 十二、箸匙所取肴菜,不倍于他人。 十三、食勿響舌,咽勿鳴喉。 十四、公食以不言為原則,須言亦應避免唾沫入公器中。 十五、咳嗽必轉身向后。 十六、勿叱狗,不投骨于狗。 十七、碗中不留飯粒。 十八、不對人剔牙齒。 十九、客食未畢,主人不先起。 二十、起席,主遜言慢待,客稱謝。 二一、宴畢,主人進巾進茶。 (五)出門 一、衣冠不求華美,惟須整潔。 二、見長者,必趨致敬。 三、登高不呼,不指,不招呼。 四、路上不吸煙,不嚼食物,不歌唱。 五、乘車見長者必下,見幼者亦須與之頷首為禮。 六、夜必歸家,因事不能歸時,必先告家人。 七、車馬繁雜沖區(qū),不招呼敬禮。 八、不立在路上久談。 九、不走馬路中間,越路須先向左右看清,不可與汽車爭路。 十、行走時,步履宜穩(wěn)重,并宜張胸閉口,目向前視。 十一、遇婦女老弱,應盡先讓路讓座。 十二、途次有人問路,須詳為指示;問路于人,須隨即稱謝。 十三、一人不入古廟,兩人不看深井。 十四、逢橋先下馬,過渡莫爭船。 十五、在舟車上或飛機上,不探首或伸手出窗,并不得隨便涕痰。 (六)訪人 一、先立外輕輕扣門,主人讓入方入。 二、入內有他客,主人為介紹,須一一為禮,辭出時亦如之。 三、入內見有他客,不可久坐;有事,須請主人另至他所述說。 四、坐談時見有他客來,即辭出。 五、坐立必正,不傾聽,不嘩笑。 六、不攜一切動物上堂。 七、主人室內之信件文書,概不取看。 八、談話應答必顧望。 九、將上堂,聲必揚。 十、戶開亦開,戶闔亦闔;有后入者,闔而勿遂。 十一、主人欠伸,或看鐘表,即須辭出。 十二、飯及眠時不訪客。 十三、晉謁長官尊長,應先鞠躬敬禮,然后就座;及退,亦然。 十四、與長官尊長,及婦女行握手禮時,應俟其先行伸手,然后敬謹與握。 十五、訪公教人員,必先問明其上班鐘點,不可久坐閑談。 十六、訪客不遇,或留片,或寫字登留言牌。 (七)會客 一、見先致敬,熟客道寒暄,生客請姓字住址。 二、及門先趨,為客啟闔。 三、每門必讓客先行。 四、入門必為客安座。 五、室內有他客,應與介紹,先介幼于長,介卑于尊,介近于遠,同倫則介前于后。 六、敬茶果先長后幼,先生后熟。 七、主人必下座,舉杯讓茶。 八、客去必送致敬,遠方客必送至村外或路口。 九、遠方客專來,須備飲食寢室,導廁所,導沐浴。 十、遠方客去,必送至驛站,望車開遠,始返。 (八)旅行 一、將遠行,必辭親友,祭祖辭親。 二、遠到目的地,必先拜訪有關人士。 三、歸來必謁親友,或略送土物。 四、遠行之親友辭行,必往送行,事前或贈物,或宴餞。 五、遠方客來拜訪,須往答拜,或設宴接風。 六、旅人歸來拜,須詣回拜,或設宴洗塵。 七、受人之送行及餞別,達到所在地,須一一函謝。 八、人之接風或洗塵畢,須還席。 九、入境問禁,入國問俗,入門問諱。 十、入國不馳,入村里必下車馬。 (九)對眾 一、他人正談話,不在中間插言。 二、兩人對談,不向中間穿走。 三、不高聲喧嘩擾亂他人視聽。 四、不橫坐,不橫腿,不捫腳。 五、不隔席談話。 六、坐不掀起椅凳之后方。 七、衣帽不加于他人之衣帽上。 八、不向人噴水吐痰。 九、不向人呵欠,舒伸,嚏噴。 (十)饋贈 一、禮尚往來,來而不往,往而不來,皆非禮也。 二、賜人不曰來取,與人不問所欲。 三、贈人物品,必謙必敬。 四、贈人物品,外必用包裹,婚喪慶壽例外。 五、平素贈物,座有他客,須避觀聽,遠來及初晤,可不避。 六、受贈先略謙辭后受,稱謝,逾日須往拜。 七、長者賜,不敢辭。 (十一)慶吊 一、參加吉禮,不談衰喪話,不戚容,不啼泣。 二、居喪不參加吉禮,只送儀物。 三、喪服不入公門,不觀吉禮。 四、賀婚在眾賓前,辭不諧謔。 五、臨喪不笑。 六、里有殯,不巷歌。 七、飯于喪家,酒不赭顏。 八、佩會葬徽章者,禮終即卸去,不佩帶他往。 (十二)稱呼 一、初見面之人問姓,曰貴姓,問名,曰臺甫。自說姓曰敝姓某,說名曰草字某某。 二、有親戚世交者,應各以其名分彼此相稱。普通稱人曰先生或某兄,自稱曰弟。老者長者,稱曰老先生,自稱曰后學,或稱自名。 三、稱人之父曰令尊,母曰令堂。向人稱自父母,曰家嚴,曰家慈。見朋友之父,稱老伯,母稱伯母,自稱晚或侄。 四、稱人之祖,曰令祖公,祖母曰令祖太夫人。向人稱自祖曰家祖。祖母曰家祖母。見人之祖父祖母,稱太老伯,太伯母。自稱己名即可。 五、稱人之兄弟,曰令兄,曰令弟。向人稱自兄弟,曰家兄舍弟。稱人之姊妹,曰令姊令妹。向人稱自姊妹,曰家姊舍妹。見人之兄弟,稱幾先生,或幾兄,自稱小弟。見人之姊妹,統稱幾姐,稱自曰小弟。(書款則稱侍) 六、稱人之妻,曰令正或尊夫人,向人稱自妻,曰拙荊或賤內。見人之妻稱嫂,自稱己名。(女子可自稱妹) 七、女子稱人之夫,曰尊府某先生,向人稱自夫,曰外子。見人之夫稱某先生,自以避免稱呼為佳,如必要時,只稱本人即可。 八、稱人之子,曰令郎或公子,稱人女曰令愛,或女公子。向人稱自子,曰小兒,女曰小女。見人子稱世兄,自稱弟,稱女曰世姐,自不稱。 九、稱人之孫及孫女,曰令孫曰令女孫。向人稱自孫,及女孫,曰小孫,曰小女孫。見人之孫及女孫,稱幾公子幾小姐。 十、稱人或稱自之已故上輩,統加一先字。如稱人之故父母,曰令先尊令太夫人;稱自之故父母,曰先嚴先慈之類。稱人已故下輩不必另加字,只云「以前某兄」即可,稱自故下輩,但加一亡字,或云「以前某某」亦可。 十一、稱人之姑丈姑母,曰令姑丈令姑母。向人稱自姑丈姑母,曰家姑丈姑母。見人之姑丈姑母,稱老先生老太太;交厚者,可稱老伯及老伯母。 十二、稱人之舅父舅母,曰令母舅令舅母。向人稱自舅父舅母,曰家母舅家舅母。見人之舅父舅母,稱謂仿前。 十三、稱人之岳父岳母,曰令岳令岳母。向人稱岳父母,曰家岳家岳母。見人之岳父母,稱謂仿前。 十四、稱人之內侄,曰令內侄。稱人之甥,曰令甥。稱人之婿,曰令婿。向人稱自內侄,甥,婿,曰敝內侄,曰舍甥,曰小婿。 十五、稱人之親友,曰令親曰貴友。向人稱自親友,曰舍親敝友。 十六、稱人之師,曰令師,生曰令高足。向人稱自師,曰敝業(yè)師。稱自生曰敝徒。自稱師,曰夫子或吾師。稱自曰受業(yè),或曰門生。 十七、稱人之長官,曰貴某長(院部廳局等)。稱人之屬員,曰貴部下或貴屬。向人稱自長官,曰敝某長,稱自屬員,曰敝同事或敝屬,稱其某姓某職亦可。 十八、稱人之主人,曰貴上,稱人之仆,曰尊紀。向人稱自主人,曰敝上;稱自仆,曰小價。 (附說) 一、稱呼一事,本甚繁雜,各地習慣,直接見面之稱,尤多不同,故難備載。本編僅錄其對外交際通常用者。 二、親戚之間,稱呼甚為微細,每有錯一字而貽笑者。茲編本為舉要,專為常用,故不詳載。 古代結婚迎娶禮節(jié) 出發(fā):由男方攜帶六或十二件禮品,鳴炮出發(fā)前往女家,將至女家時再鳴炮,女家亦鳴炮回應,表示準備妥當。 迎賓:媒人先下車,其余的人接著下車,新郎由女家幼輩請出。 介紹:男方親友依序入女家,媒人正式介紹雙方親友認識,先介紹男方給女家。 納征:男方抬禮物進入女家,女方接受后并給予紅包;將禮物陳列大廳,媒人將大小聘、金飾、禮單點交女方家長,女方親友將禮物收好,并在神明桌上陳列供品。 奉甜茶:女方長輩請男方親屬依長幼入座,新郎居末。準新娘由一好命婦人引導出堂,捧著甜茶向男方來賓敬茶。 壓茶杯:片刻后新娘出堂收茶杯,男方親友需以紅包壓茶杯。 戴戒指:在雙方家長親友的注視下,準新娘面向屋外坐在自家正廳中央(若招贅則面向內)的高椅上,低椅翹腳;戴戒指于中指(男左女右)。準新郎將紅包交給準新娘。 改稱呼:媒人引導雙方改換稱呼。 祭祖:舅父點燭燃香,媒人在旁念吉祥語,隨之由女方父母祭拜神明祖先,稟告婚事已定,祈求保佑。 回禮:女家對男方所送來的禮物和聘金接受一部份.并給男方回禮六或十二件。 訂婚宴:訂婚儀式完成后,女方備茶點開宴席來招待男方(座位男右女左)女方備雞腿并附上紅包一份給男方幼輩,男方除備壓桌禮外并贈給所有幫忙的人紅包答謝。 送客:宴畢,男方賓客起程回家,女方幼輩捧面桶給男方客人洗手,如在外面餐廳則免此禮,送客時不說再見 見面時的禮節(jié): 介紹 在交際場合結識朋友,可由第三者介紹,也可自我介紹相識。為他人介紹,要先了解雙方是否有結識的愿望,不要貿然行事。無論自我介紹或為他人介紹,作法都要自然。例如,正在交談的人中,有你所熟識的,便可趨前打招呼,這位熟人順便將你介紹給其它客人。在這些場合亦可主動自我介紹,講清姓名、身份、單位(國家),對方則會隨后自行介紹。為他人介紹時還可說明與自己的關系,便于新結識的人相互了解與信任。介紹具體人時,要有禮貌地以手示意,而不要用手指指點?!? 介紹也有先后之別,應把身份低、年紀輕的介紹給身份高、年紀大的,把男子介紹給婦女。介紹時,除婦女和年長者外,一般應起立;但在宴會桌上、會談桌上可不必起立,被介紹者只要微笑點頭有所表示即可?!? 握手 是大多數國家相互見面和離別時的禮節(jié)。在交際場合中,握手是司空見慣的事情。一般在相互介紹和會面時握手。遇見朋友先打招呼,然后相互握手,寒暄致意。關系親近的則邊握手邊問候,甚至兩人雙手長時間地握在一起。在一般情況下,握一下即可,不必用力。但年輕者對年長者,身份低者對身份高者則應稍稍欠身,雙手握住對方的手,以示尊敬。男子與婦女握手時,往往只握一下婦女的手指部分?!? 握手也有先后順序,應由主人、年長者、身份高者、婦女先伸手,客人、年輕者、身份低者見面先問候,待對方伸手再握。多人同時握手致意不要交叉,待別人握完再伸手。男子在握手前應先脫下手套摘下帽子。握手時雙目注視對方微笑致意,不要看著第三者握手?!? 主人主動、熱情、適時的握手是很必要的,這樣做會增加親切感?!? 握手除是見面的一個禮節(jié)外,還是一種祝賀、感謝或相互鼓勵的表示。如對方取得某些成績與進步時,對方贈送禮品時以及發(fā)放獎品、獎狀、發(fā)表祝詞講話后等,均可以握手來表示祝賀、感謝、鼓勵等?!? 軍人戴軍帽與對方握手時,應先行舉手禮,然后再握手?!? 此外,有些國家還有一些傳統的見面禮節(jié),如東南亞佛教國家是雙手合十致意,日本人是行鞠躬禮,我國舊時傳統是抱拳。對這些禮節(jié)應有所了解,在一定場合也可使用。 在西方,親人、熟人之間見面多是擁抱、親臉、貼面頰等。夫妻之間是擁抱親吻,父母子女之間是親臉,親額頭,兄弟姐妹平輩的親友都是貼面頰。一般在公共場合,關系親近的婦女之間是親臉,男子之間是抱肩擁抱,男女之間是貼面頰,晚輩對長輩一般親額頭,男子對尊貴的女賓往往親一下手背(手指)以示尊敬。在一些歡迎賓客的場合,或祝賀、感謝的隆重場合,在官方或民間的儀式中,也有擁抱的禮節(jié),有時是熱情友好的擁抱,有時則純屬禮節(jié)性的。這種禮節(jié),一般是兩人相對而立,右肩偏下,右手扶在對方左后肩,左手扶在對方右后腰,按各自的方位,兩人頭部及上身向左相互擁抱,然后頭部及上身向右擁抱,再次向左擁抱后,禮畢?!? 致意 公共場合遠距離遇到相識的人,一般是舉右手打招呼并點頭致意。在西方男子戴禮帽時,還可施脫帽禮,即兩人相遇可摘帽點頭致意,離別時再戴上帽子。有時與相遇者側身而過,從禮節(jié)上講,也應回身說聲“你好”,手將帽子掀一下即可。 與相識者在同一場合多次見面,只點頭致意即可。對一面之交的朋友或不相識者在社交場合均可點頭或微笑致意?!? 在外交場合遇見身份高的領導人,應有禮貌地點頭致意或表示歡迎,不要主動上前握手問候。只是在領導人主動伸手時,才向前握手問候。如遇到身份高的熟人,一般也不要徑直去問候,而是在對方應酬活動告一段落之后,再前去問候致意。 行坐止的禮節(jié) 洗心 一個人的舉止是自身素養(yǎng)在生活和行為方面的反映,是反映現代人涵養(yǎng)的一面鏡子。 我國自古以來就對人的行坐舉止有良訓:如《弟子規(guī)》言:「步從容、立端正、揖深圓、拜恭敬、勿踐閾、勿跛倚、勿箕踞、勿搖髀」。正確而有禮的舉止,可以使人顯得有教養(yǎng),給人以美的好印象;反之,則顯得粗俗失禮。 有些人雖然相貌很漂亮,但一舉手投足便顯俗氣,甚至令人生厭。因此,在交際活動中,要給人留下美好而深刻的印象,外在美固然重要,而高雅的談吐和舉止則更讓人喜愛。這就要求我們一舉手一投足都要有意識地鍛煉自己,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姿態(tài),做到舉止端莊、優(yōu)雅懂禮。 高雅舉止的基本要求是指人們在日常生活、工作、學習和社會交往中站、坐、行等一些基本動作應具備一定的禮儀規(guī)范: (1)站有站相 人的正常站姿要「立端正」。具體為頭正,頸直,兩眼平視,嘴、下愕微收;雙肩平且微向后張,挺胸收腹,上體自然挺拔;兩臂自然下垂;兩腿挺直,膝蓋相碰,腳跟并攏,腳尖張開;身體重心穿過脊柱,落在兩腳正中。從整體上形成優(yōu)美挺拔、精神飽滿的體態(tài),而避免出現用一條腿支橕身體斜靠著的疲憊無力的形象即「勿跛倚」。 (2)坐有坐相 人的正常坐姿也是要「坐端正」在身后沒有任何依靠時,上身挺直稍向前傾,關節(jié)平正,兩臂貼身自然下垂,兩手隨意放在自己腿上,兩腳間距與肩寬大致相等,兩腳自然著地。在正式社交場合,即使背后有依靠時,也不能隨意把頭向后傾靠,以免顯得懶散。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注重培養(yǎng)自己的體態(tài)像上面所說的那樣端莊穩(wěn)重。但為了坐姿的正確優(yōu)美,還是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勿箕踞」落座后兩腳不要分得太開,女性這樣坐尤為不雅。 「勿搖髀」切忌搖晃大腿。兩腳交疊而坐時,懸空的腳尖應朝下。 在長者面前,要留意「長者立,幼勿坐,長者坐,命乃坐」,處處要守住「長幼有序」的原則,纔是懂禮之人。 落座后應該安靜,不要左右搖擺,給人以不安分的感覺。 坐下后雙手可相交擱在大腿上,或輕搭在沙發(fā)扶手上,但手心應向下。 如果座位是椅子,不可前俯后仰,也不能把腿架在椅子或踏在茶幾上,這是非常失禮的。 端坐時間過長會使人感覺疲勞,這時可變換腿部的姿勢。 在社交或會議場合,入座要輕柔和緩,坐姿要端莊穩(wěn)重,不可猛起猛坐,弄得座椅亂響,造成緊張氣氛,更要小心別帶翻桌上的茶杯等用具,以免尷尬。 總之,坐的姿勢除了要保持端正外,還應做到輕松自如、落落大方,方顯得文靜優(yōu)美。 (3)走有走相 行走要「步從容」。即走路時不急不慢、從容大方。人的正常行走應當是身體挺立,兩眼直視前方,兩腿有節(jié)奏地向前邁步,并大致走在一條直線上。 不同情況下,對行走有不同的要求: *見尊長時,要「進必趨」,即快步走上前,顯示對長輩的尊重。 *從尊長身邊告退時,要「退必遲」,即緩慢退出。顯示對長輩的不舍和敬重。 *轉彎處,要注意「寬轉彎,勿觸棱」,是指走路拐彎時角度要大一些,不要碰著棱角,以防造成不必要的傷害。 *走入無人的房間要提醒自己「入虛室,如有人」,行為與進入有人的房間一樣謹慎,不亂走亂動。因為「君子慎獨」,這其中的道理是很深的。 總之,在行為舉止方面,要時時按禮節(jié)行事,古人云:「不學禮,無以立」,如果不注意這些,你剛踏入社會就輸了。可見從小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舉止尤為重要。 本文參考資料:《弟子規(guī)》《人際關系黃金法則》李永利編著 參加宴請的禮節(jié) 應邀 接到宴會邀請(無論是請柬或邀請信),能否出席要盡早答復對方,以便主人安排。一般來說,對注有R.S.V.P.(請答復)字樣的,無論出席與否,均應迅速答復。注有“Regretsonly”(不能出席請復)字樣的,則不能出席時才回復,但也應及時回復。經口頭約妥再發(fā)來的請柬,上面一般那注有“Toremind”(備忘)字樣,只起提醒作用,可不必答復。答復對方,可打電話或復以便函。 在接受邀請之后,不要隨意改動。萬一遇到不得已的特殊情況不能出席,尤其是主賓,應盡早向主人解釋、道歉,甚至親自登門表示歉意。 應邀出席一項活動之前,要核實宴請的主人,活動舉辦的時間地點,是否邀請了配偶,以及主人對服裝的要求?;顒佣鄷r尤應注意,以免走錯地方,或主人未請配偶卻雙雙出席。 掌握出席時間出席宴請活動,抵達時間遲早,逗留時間長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對主人的尊重。應根據活動的性質和當地的習慣掌握。遲到、早退、逗留時間過短被視為失禮或有意冷落。身份高者可略晚到達,一般客人宜略早到達,主賓退席后再陸續(xù)告辭。出席宴會,根據各地習慣,正點或晚一兩分鐘抵達;在我國則正點或提前二、三分鐘或按主人的要求到達。出席酒會,可在請柬上注明的時間內到達。確實有事需提前退席,應向主人說明后悄悄離去。也可事前打招呼,屆時離席。 抵達 抵達宴請地點,先到衣帽間脫下大衣和帽子,然后前往主人迎賓處,主動向主人問好。如是節(jié)慶活動,應表示祝賀。 贈花參加他國慶祝活動,可以按當地習慣以及兩國關系,贈送花束或花籃。參加家庭宴會,可酌情給女主人贈少量鮮花。 入座應邀出席宴請活動,應聽從主人安排。如是宴會,進入宴會廳之前,先了解自己的桌次和座位,入座時注意桌上座位卡是否寫著自己的名字,不要隨意亂坐。如鄰座是年長者或婦女,應主動協助他們先坐下。 進餐入座后,主人招呼,即開始進餐。 取菜時,不要盛得過多。盤中食物吃完后,如不夠,可以再取。如由招待員分菜,需增添時,待招待員送上時再取。如果本人不能吃或不愛吃的菜肴,當招待員上菜或主人夾菜時,不要拒絕,可取少量放在盤內,并表示“謝謝,夠了?!睂Σ缓峡谖兜牟?,勿顯露出難堪的表情。 吃東西要文雅。閉嘴咀嚼,喝湯不要啜,吃東西不要發(fā)出聲音。如湯、菜太熱,可稍待涼后再吃,切勿用嘴吹。嘴內的魚刺、骨頭不要直接外吐,用餐巾掩嘴,用手(吃中餐可用筷子)取出,或輕輕吐在叉上,放在菜盤內。 吃剩的菜,用過的餐具牙簽,都應放在盤內,勿置桌上。 嘴內有食物時,切勿說話。 剔牙時,用手或餐巾遮口 交談無論是作主人、陪客或賓客,都應與同桌的人交談,特別是左右鄰座。不要只同幾個熟人或只同一兩人說話。鄰座如不相識,可先自我介紹。 祝酒作為主賓參加外國舉行的宴請,應了解對方祝酒習慣,即為何人祝酒,何時祝酒等等,以便作必要的準備。碰杯時,主人和主賓先碰,人多可同時舉杯示意,不一定碰杯。祝酒時注意不要交叉碰杯。在主人和主賓致辭、祝酒時,應暫停進餐,停止交談,注意傾聽,也不要借此機會抽煙。奏國歌時應肅立。主人和主賓講完話與貴賓席人員碰杯后,往往到其它各桌敬灑,遇此情況應起立舉杯。碰杯時,要目視對方致意。 宴會上相互敬酒表示友好,活躍氣氛,但切記喝酒過量。喝酒過量容易失言,甚至失態(tài),因此必須控制在本人酒量的三分之一以內。 寬衣在社交場合,無論天氣如何炎熱,不能當眾解開鈕扣脫下衣服。小型便宴,如主人請客人寬衣,男賓可脫下外衣搭在椅背上。 喝茶(或咖啡)喝茶、喝咖啡,如愿加牛奶、白糖,可自取加入杯中,用小茶匙攪拌后,茶匙仍放回小碟內,通常牛奶、白糖均用單獨器皿盛放。喝時右手拿杯把,左手端小碟。 水果吃梨、蘋果,不要整個拿著咬,應先用水果刀切成四、六瓣,再用刀去皮、核,然后用手拿著吃,削皮時刀口朝內,從外往里削。香蕉先剝皮,用刀切成小塊吃。橙子用刀切成塊吃,桔子、荔枝、龍眼等則可剝了皮吃。其余如西瓜、菠蘿等,通常都去皮切成塊,吃時可用水果刀切成小塊用叉取食。 水盂在宴席上,上雞、龍蝦、水果時,有時送上一小水盂(銅盆、瓷碗或水晶玻璃缸),水上飄有玫瑰花瓣或檸檬片,供洗手用(曾有人誤為飲料,以致成為笑話)。洗時兩手輪流沾濕指頭,輕輕涮洗,然后用餐巾或小毛巾擦干。 紀念物品有的主人為每位出席者備有小紀念品或一朵鮮花。宴會結束時,主人招呼客人帶上。遇此,可說一兩句贊揚這小禮品的話,但不必鄭重表示感謝。有時,外國訪問者,往往把宴會菜單作為紀念品帶走,有時還請同席者在菜單上簽名留念。除主人特別示意作為紀念品的東西外,各種招待用品,包括糖果、水果、香煙等,都不要拿走。 致謝有時在出席私人宴請活動之后,往往致以便函或名片表示感謝。 冷餐會、酒會取菜冷餐、酒會,招待員上菜時,不要槍著去取,待送至本人面前再拿。周圍的人未拿到第一份時,自己不要急于去取第二份。勿圍在菜桌旁邊,取完即退開,以便讓別人去取。 餐具的使用中餐的餐具主要是碗、筷,西餐則是刀、叉、盤子。通常宴請外國人吃中餐,亦以中餐西吃為多,既擺碗筷,又設刀叉。刀叉的使用是右手持刀,左手持叉,將食物切成小塊,然后用叉送入嘴內。歐洲人使用時不換手,即從切割到送食均以左手持叉。美國人則切割后,把刀放下,右手持叉送食入口。就餐時按刀叉順序由外往里取用。每道菜吃完后,將刀叉并攏排放盤內,以示吃完。如未吃完,則擺成八字或交叉擺,刀口應向內。吃雞、龍蝦時,經主人示意,可以用手撕開吃,否則可用刀叉把肉割下,切成小塊吃。切帶骨頭或硬殼的肉食,叉子一定要把肉叉牢,刀緊貼叉邊下切,以免滑開。切菜時,注意不要用力過猛撞擊盤子而發(fā)出聲音。不容易叉的食品,或不易上叉的食品,可用刀把它輕輕推上叉。除喝湯外,不用匙進食。湯用深盤或小碗盛放,喝時用湯匙由內往外舀起送入嘴,即將喝盡,可將盤向外略托起。吃帶有腥味的食品,如魚、蝦、野味等均配有檸檬,可用手將汁擠出滴在食品上,以去腥味。 遇到意外情況宴會進行中,由于不慎,發(fā)生異常情況,例如用力過猛,使刀叉撞擊盤子,發(fā)出聲響,或餐具摔落地上,或打翻酒水等等,應沉著不必著急。餐具碰出聲音,可輕輕向鄰座(或向主人)說一聲“對不起”。餐具掉落可由招待員送一付。酒水打翻濺到鄰座身上,應表示歉意,協助擦干;如對方是婦女,只要把干凈餐巾或手帕遞上即可,由她自己擦干。 西餐禮儀 吃西餐在很大程序上講是在吃情調:大理石的壁爐、熠熠閃光的水晶燈、銀色的燭臺、繽紛的美酒,再加上人們優(yōu)雅迷人的舉止,這本身就是一幅動人的油畫。為了您在初嘗西餐時舉止更加嫻熟,費些力氣熟悉一下這些進餐禮儀,還是非常值得的。 就座時,身體要端正,手肘不要放在桌面上,不可蹺足,與餐桌的距離以便于使用餐具為佳。餐臺上已擺好的餐具不要隨意擺弄。將餐巾對折輕輕放在膝上。 *使用刀叉進餐時,從外側往內側取用刀叉,要左手持叉,右手持刀;切東西時左手拿叉按住食物,右手執(zhí)刀將其鋸切成小塊,然后用叉子送入口中。使用刀時,刀刃不可向外。進餐中放下刀叉時,應擺成“八”字型,分別放在餐盤邊上。刀刃朝向自身,表示還要繼續(xù)吃。每吃完一道菜,將刀叉并攏放在盤中。如果是談話,可以拿著刀叉,無需放下。不用刀時,也可以用右手持叉,但若需要作手勢時,就應放下刀叉,千萬不可手執(zhí)刀叉在空中揮舞搖晃,也不要一手拿刀或叉,而另一支手拿餐巾擦嘴,也不可一手拿酒杯,另一支手拿叉取菜。要記住,任何時候,都不可將刀叉的一端放在盤上,另一端放在桌上。 *每次送入口中的食物不宜過多,在咀嚼時不要說話,更不可主動與人談話。 言語上以禮待人 任何人都希望得到別人的尊敬。如果遭到他人言辭上的無禮挑釁或詆毀攻擊,通常會程度不同地,運用語言來自衛(wèi)和還擊。依我們的生活經驗,在日常交往中所造成的不和,大多也與出言不遜有關。因此,在與人交往時,言語有禮是很重要的。 古人云:「誠于中而形于外」。要做到言辭上以禮待人,其核心就是對他人的真誠尊重。語言上,如何做到禮貌待人呢?我們分述以下幾個方面,供大家參考。 不說臟話、不語惡言 臟話、惡言最容易把人激怒,與人結怨,君不聞:「利刀割體痕易合,惡語傷人恨難消?!顾?,我們與他人談話時,要用溫和之語、真正關心他人之語。 不道人短、不耀己長 《弟子規(guī)》言:「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說」,尋錯揭短會使對方非常難堪。人非圣賢,孰能無過,抓住別人的一點過錯、短處不放,數落、埋怨,會因此與人結怨,失去人緣。 言談時,沉湎于夸耀自己的長處、優(yōu)勢,不僅無益于達成良好的交談氣氛,還可能會招致對方的反感。 融洽和諧好話好說 口是心非乃做人的大忌,心是口非是交談的大忌。 所謂的心是口非就是有好心腸沒有好的表達,「刀子嘴,豆腐心」指的就是這類人。心是口非,在親朋好友中交談較為常見,家庭成員中此類對話更是司空見慣,明明是為對方好,說出的話,卻很不中聽。好話好說,就能免除許多誤會和不快,使對方如沐春風。 善控情緒免造口禍 無論是對什么人,無論在何種場合,帶有嚴重情緒的話,尤其是氣話,都是讓對方難以接受的,甚至會引發(fā)各種矛盾。 《弟子規(guī)》言:「言語忍,忿自泯?!挂虼宋覀兦f要控制不滿情緒,免造口舌之禍。不妨采取倒杯水、到戶外走一走等方法抒緩情緒,讓自己平靜下來,免造口舌之禍。 倘若對方生氣時,我們也應該從和睦相處的大局出發(fā),在語言上予以忍讓和勸慰。 使臣以禮平等相待 這就是說,當自己的職務比對方高,工齡比對方長,或者事理在自己這方,慎勿以勢壓人。而應把自己擺在與對方同等的位置上,以商討的口氣,溫和的語調,用容易被對方接受的言辭與對方交談。下面就是一個「君使臣以禮」的好例子: 一位星級飯店的總經理,在一個陰冷的雨天,匆匆走進大堂。當他發(fā)現地板如此得光潔無漬時,他主動握著清潔工的手,親切地贊美說:「你維護的是我們飯店的門面,你的工作是一流的!」清潔工的周身剎時傳遍暖流。這位心無高下、懂得禮待下屬的總經理一定能帶出一個各個部門都一流的團隊。 不爭強勝、謙和為懷 在交談中爭強好勝,不肯輸人往往會把交談變成爭辯,爭辯發(fā)展為抬杠、強詞奪理,甚至是人身攻擊。爭強好勝在年輕人中表現得尤為突出。這是刻薄、有傷仁厚的表現。 諺云:「天不言自高,地不言自厚」。平時注重涵養(yǎng)謙和之心,言語之時,自會謙光流露。 主動檢討真誠相待 如果發(fā)現自己有過錯,能主動地、實事求是地檢討自己,求得對方的諒解,是尊重對方人格的切實表現。同時也能喚起對方的諒解和同情,繼而作出友好合作的表示。 言談時,要說實話,道真情,纔能得到對方的理解和幫助??鬃釉疲骸讣核挥?,勿施于人」,誰也不喜歡受假言假語或花言巧語蒙騙。因此,一定要以心換心,說真話、講實話。人心都是相通的,以誠敬相待纔是最上之道。 默想: 中國人自古重視言語的修持。在人際交往中,言語起很重要的作用,甚至大到有「一言以興邦、一言以喪邦」之功效。言語更是一個人內在德行的外化表現。從誠敬內心、優(yōu)雅氣質中,自然流露的以禮待人的言語,定能為和睦家庭、溫暖同事關系、調和工作氛圍、減免社會沖突,作很好的增上緣。 辦公室禮節(jié) 在公司的辦公場所,接待客人、洽談業(yè)務時,有許多場合需要用到下列禮儀,如果大家能掌握了解它,會使你的工作變得更加自如順利,客戶也產生賓至如歸的感覺。 引路 1、在走廊引路時 A、應走在客人左前方的2、3步處。 B、引路人走在走廊的左側,讓客人走在路中央。 C、要與客人的步伐保持一致。 D、引路時要注意客人,適當地做些介紹。 2、在樓梯間引路時讓客人走在正方向(右側),引路人走在左側。 3、途中要注意引導提醒客人拐彎或有樓梯臺階的地方應使用手勢,并提醒客人“這邊請”或“注意樓梯”等。 開門次序 1、向外開門時 A、先敲門,打開門后把住門把手,站在門旁,對客人說“請進”并施禮。 B、進入房間后,用右手將門輕輕關上。 C、請客人入坐,安靜退出。此時可用“請稍候“等語言。 2、向內開門時 A、敲門后,自己先進入房間。 B、側身,把住門把手,對客人說“請進”并施禮。 C、輕輕關上門后,請客人入坐后,安靜退出。 搭乘電梯 1、電梯沒有其它人的情況 A、在客人之前進入電梯,按住“開”的按鈕,此時請客人再進入電梯。 B、如到大廳時,按住“開”的按鈕,請客人先下。2、電梯內有人時無論上下都應客人、上司優(yōu)先。 3、電梯內 A、先上電梯的人應靠后面站,以免妨礙他人乘電梯。 B、電梯內不可大聲喧嘩或嬉笑吵鬧。 C、電梯內已有很多人時,后進的人應面向電梯門站立。辦公室規(guī)定辦公室內嚴禁吸煙、喝茶、看報和閑聊。 值得注意的辦公細節(jié) 1、進入他人辦公室必須先敲門,再進入。已開門或沒有門的情況下,應先打招呼,如“您好”、“打擾一下”等詞語后,再進入。 2、傳話傳話時不可交頭接耳,應使用記事便簽傳話。傳話給客人時,不要直接說出來,而是應將事情要點轉告客人,由客人與待傳話者直接聯系。退出時,按照上司、客人的順序打招乎退出。 3、會談中途上司到來的情況必須起立,將上司介紹給客人。向上司簡單匯報一下會談的內容,然后重新開始會談。 辦公秩序 1、上班前的準備上班前應充分計算時間,以保證準時出勤,作為一名社會人,一名平安員工,應以文明行為出現于社會、公司。如有可能發(fā)生缺勤、遲到等現象時,應提前跟上級聯系(最好提前一天)。計劃當天的工作內容。 2、工作時間 (1)在辦公室不要私下議論、竊竊私語。辦公臺上應保持清潔和辦公用品的整齊。以飽滿的工作態(tài)度投入到一天的工作中。離開座位時,將去處、時間及辦事內容寫在留言條上以便他人安排工作(離開座位前應將機密文件、票據、現金和貴重物品存放好)。離開座位時,將辦公臺面整理好,椅子放回辦公臺下。 (2)在走廊、樓梯、電梯間走路時,要舒展肩背,不要彎腰、駝背。有急事也不要跑步,可快步行走。按照右側通行的原則,如在反方行走遇到迎面來人時,應主動讓路。遇到客人找不到想要去的部門時,應主動為其指路。 現代日常常用禮節(jié) 日常常用禮節(jié)是目前世界大多數國家通行的禮節(jié),是所有現代禮節(jié)形式中使用最多的一種。據說中世紀人們?yōu)榱吮硎居押?,雙方見面時先伸出手掌,示意手中沒有武器,逐漸沿襲,形成一種最常用的基本禮節(jié)形式。 ◎注目禮 注目禮是比較莊重的禮節(jié)。學校上課,教師走進教室,學生應全體起立并向老師行注目禮--目視老師并成立正姿勢,目送老師走上講臺,直至老師還禮。其它如升國旗、受檢閱、受接見等場合,均應行注目禮。在只有兩個人的場合,或雖有多人在場但只有兩人存在某種關系的情況下,注目禮的作用不很明顯,或者說不宜使用,因為這種情況下的注目無異于盯視,已經失去了它本來的作用,這時應采用其它禮節(jié)形式。 ◎打招呼 打招呼是與熟人相遇的一種簡單禮節(jié)。在路上、車上或其它公共場合遇到熟人,應當主動向對方打個招呼,也叫致意。打招呼的禮節(jié)有多種形式: 雙方近距離相遇,又無需深談的,可以駐足稍寒暄即可,問一聲:"你好"或"上班去?"就可以了?;卮鹨蚕喈敽唵?,甚至可以含糊其辭,這也是很禮貌的。-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chuàng)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社交禮儀 社交 禮儀 教案 word
裝配圖網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友學習交流,未經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
鏈接地址:http://www.hcyjhs8.com/p-9333486.html